通補血絡湯

TONG BU XUE L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心經 19%
腎經 13%
肺經 9%
胃經 5%
心包經 3%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人參,是為了其補氣生血之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氣血不足,血虛萎黃,心悸失眠等症狀,人參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通補血絡湯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經絡、補氣養血。人參的加入,可以補氣生血,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通補血絡的目的,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當歸,乃因其具備多重功效,與方劑主旨相契合。

首先,當歸為補血要藥,性溫和,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有助於緩解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等症狀。

其次,當歸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當歸補血活血,與通補血絡湯以通絡活血、補益氣血為目的相符,故為方劑中不可或缺之藥材。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活血通絡: 茺蔚子性平,味甘,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增強通絡效果。

2. 補益氣血: 茺蔚子入肝、脾經,兼具補益氣血之效。其能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配合方中補氣養血藥物,達到氣血雙補,增強整體療效。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行氣解鬱活血化瘀的功效。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並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在通補血絡湯中,香附的加入旨在舒肝理氣,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和瘀血阻滯,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脈運行,從而達到通補血絡的目的。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血絡: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和轉運,從而更好地發揮補血活血的功效。
  2. 通利水道,減少瘀血阻滯: 茯苓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通利水道,促進體內濕邪的排出,減少瘀血形成的可能性,有利於血絡通暢,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症狀。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血瘀阻絡所致的疼痛,茴香可溫通血脈,緩解疼痛,改善血流循環。
  2. 理氣消脹,健脾開胃: 茴香還具有理氣消脹、健脾開胃之功效。對於血瘀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促進腸胃蠕動,消食積,改善消化功能,達到通補血絡的效果。

因此,通補血絡湯中加入茴香,不僅可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還可理氣消脹、健脾開胃,有助於改善血瘀阻絡所致的各種症狀。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血絡不通,常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所致。杜仲能補益肝腎,使氣血充盈,筋骨強健,有利於改善血絡瘀阻,促進血液循環。
  2.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杜仲還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杜仲能活血化瘀,緩解疼痛。此外,杜仲還能舒筋活絡,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血絡不通的症狀。

因此,在通補血絡湯中加入杜仲,可以起到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幫助改善血絡不通的症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補血絡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味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緩急的功效。方中以血瘀阻絡為主要病機,白芍可養血活血,緩解肝氣鬱結,改善血流通暢,起到通絡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藥性:方中藥材多屬辛溫燥烈,容易傷陰耗血。白芍性寒,可緩解藥性燥烈,保護血脈,防止藥物對氣血造成過度損傷,使藥效更加平和、安全。

通補血絡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活血,助血行於絡: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性,能溫通血脈,助血行於絡,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絡不通、血脈瘀阻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通補血絡湯中多以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的藥材為主,肉桂的加入不僅能溫陽活血,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使整體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補血絡湯」

中藥方劑「通補血絡湯」,主要成分是:人參,當歸,茺蔚子,香附,茯苓,茴香,杜仲,白芍,肉桂,主治功效是:月經未來,腹部隱隱作痛,右脅部脈搏跳動不規律。

中藥白芍介紹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中藥當歸介紹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杜仲介紹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其補氣功效可幫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體能;強筋骨功效可促進骨骼發育和修復,增進骨密度與強度,改善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補益肝腎功效可強筋骨、安胎,並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功效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提高懷孕機率,鞏固胎氣,減少流產風險;補腎功效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茯苓介紹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人參介紹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肉桂介紹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香附介紹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茴香介紹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 通補血絡湯 」,主要成分是:人參,當歸,茺蔚子,香附,茯苓,茴香,杜仲,白芍,肉桂。以上九種中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主治功效是:月經未來,腹部隱隱作痛,右脅部脈搏跳動不規律。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當歸2錢,茺蔚子2錢,香附(醋炒)1錢,茯苓3錢,小茴1錢,生杜仲2錢,白芍(炒)、肉桂。
通補血絡。
方中白芍、肉桂,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通補血絡湯, 出處:《臨證指南醫案》卷三。 組成:人參1錢,當歸2錢,茺蔚子2錢,香附(醋炒)1錢,茯苓3錢,小茴1錢,生杜仲2錢,白芍(炒)、肉桂。 主治:通補血絡。主治:經水不至,腹中微痛,右脅蠕蠕而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