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香連丸」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藥性。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之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瀉心火、胃火,解熱毒,而燥濕之效則可止瀉痢。因此,在「祕傳香連丸」中,黃連被用於治療因熱毒、濕熱所導致的各種疾病,例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腹痛泄瀉等。
祕傳香連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以溫中散寒,驅除寒邪,緩解疼痛和嘔吐。
- 協同其他藥物: 吳茱萸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具有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吳茱萸與香附配伍,可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有較好的效果。
總之,吳茱萸的加入,既能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又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從而更好地治療疾病。
香連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砂仁味辛性溫,具有行氣、和胃、止嘔的功效。香連丸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食少等症,砂仁能促進胃腸蠕動,解除氣滯,幫助消化吸收,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 溫脾止瀉:砂仁還具有溫脾止瀉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香連丸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溫脾止瀉作用的藥物,如白朮、茯苓等,砂仁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溫脾止瀉的效果。
總體來說,砂仁在香連丸中起到理氣和胃、溫脾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脾胃疾病的目的。
「祕傳香連丸」方劑中使用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行氣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疏理氣機,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 健脾和胃: 木香亦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增強整體療效,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因此,木香在「祕傳香連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緩解疼痛,又能調理脾胃,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祕傳香連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香連丸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肉荳蔻的加入可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狀。
- 芳香化溼: 肉荳蔻亦有芳香化溼之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溼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香連丸中加入肉荳蔻,更能起到健脾化溼的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祕傳香連丸」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腸止痢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腸道不固引起的腹瀉,訶子能有效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達到止瀉目的。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腹痛等症。在「祕傳香連丸」中,訶子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整體清熱解毒的效果。
主治功效
祕傳香連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綜合古籍記載,祕傳香連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痢疾,尤其適用於:
- 各類痢疾: 包括男、婦、小兒等不同人羣的痢疾,無論是新發還是久病不愈。
- 痢疾作痛: 伴隨腹痛的痢疾,此方具有止痛功效。
- 久痢虛脫: 長期痢疾導致身體虛弱、脫水者,本方可扶正祛邪。
- 膿血痢: 大便中帶有膿血者,本方具有清熱止血之效。
- 芡實、水瀉: 《菉竹堂集驗方》記載,本方亦可治療因芡實等引起的腹瀉。
- 小兒赤白痢: 《松崖醫徑》提及,本方也適用於小兒赤白痢。
- 休息痢及疳痢:《育嬰家祕》記載,祕傳香連丸在可止瀉的病症中,可擇用。
治療原理分析:
祕傳香連丸的組方,體現了中醫治療痢疾的辨證施治原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燥濕、解毒止痢: 黃連為君藥,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痢的功效,針對痢疾的熱毒濕邪病因,直搗病所。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吳茱萸、木香、生薑等藥物,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寒邪或氣機阻滯導致的腹痛。尤其木香有理氣健脾作用,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恢復。
- 化濕健脾、調和脾胃: 砂仁具有化濕醒脾、和胃的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水濕內停。
- 收斂固腸、止瀉: 肉豆蔻、訶子具有收斂固腸、止瀉的功效,可減少腸道蠕動,控制腹瀉。訶子亦能降逆下氣,有助於調整腸胃功能紊亂。
- 協同作用: 各藥合用,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同時兼顧收斂固腸,整體上達到標本兼治、攻補兼施的效果。
組方分析:
- 黃連: 主藥,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治痢之要藥。
- 吳茱萸: 辛熱,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與黃連寒熱並用。
- 砂仁: 辛溫,化濕醒脾,和胃,可防止苦寒藥傷及脾胃。
- 木香: 辛溫,理氣健脾,調經止痛,可加強行氣止痛作用。
- 肉豆蔻: 辛溫,收斂固腸,止瀉,可控制痢疾之泄瀉。
- 訶子: 苦澀平,收斂固腸,降逆下氣,能助肉豆蔻止瀉,並有下氣作用。
古籍記載中,不同醫家對本方略有加減,可見其應用靈活:
- 《祖劑》: 提到劉河間治久痢加龍骨、朱丹溪治禁口痢加石蓮肉、王氏治痢而渴者加烏梅肉,體現了隨證加減的原則。
- 《嚴氏濟生方》: 詳細記載了本方的製法,強調了炮製方法及煎煮過程的重要性,並以醋調陳倉米粉為丸,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製藥工藝的重視。
- 《松崖醫徑》: 指出本方治療大人小兒一切痢疾,並提及不同炒法,體現了用藥的靈活性。
- 《育嬰家祕》: 特別指出本方適用於久痢虛脫,並強調初痢一二日間不可服用,避免留邪。
總結:
祕傳香連丸以黃連為君藥,配伍溫中、理氣、收斂之品,針對痢疾的濕熱、寒凝、氣滯等多重病因,具有清熱燥濕、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收斂固腸之功效,是治療各類痢疾的有效方劑。古代醫家在其基礎上,根據不同病情進行加減化裁,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黃連2兩(以1兩,同吳萸炒,以1兩,同砂仁炒,凡同炒者不用),木香1錢,肉豆蔻(面炮)2錢,訶子(面炮,去核)2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服,若紅痢,以甘草湯送下;若白痢,以乾薑湯送下;若紅白相雜,以清米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收斂作用,久服可致大便秘結。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香連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九引《濟生續方》。 組成:木香(切片)2兩,黃連(去須)4兩,生薑(切片)4兩。 主治:赤痢。
秘傳香連丸, 出處:《直指附遺》卷十四。 組成:川黃連(酒潤,炒)5兩,木香1兩半,白蔻1兩半,乳香5錢,沒藥5錢。 主治:諸般痢疾作痛,並久痢虛脫,膿血不止者。
秘傳香連丸,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黃連2兩(以1兩,同吳萸炒,以1兩,同砂仁炒,凡同炒者不用),木香1錢,肉豆蔻(面炮)2錢,訶子(面炮,去核)2錢。 主治:一切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