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諸蠱保命丹」方劑中加入白礬,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 解毒辟邪: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古人認為諸蠱之毒多為濕熱邪氣所致,白礬可有效解毒辟邪,消除蠱毒對人體的危害。
- 收斂止瀉: 白礬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止瀉止痢,對於因蠱毒入侵導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此外,白礬亦可止血生肌,有助於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祕傳諸蠱保命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補腎壯陽,益精血: 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有助於提升人體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抵抗外邪入侵,預防和治療諸蠱侵襲所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
- 潤腸通便,消積滯: 肉蓯蓉還能潤腸通便,消積滯,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毒素排泄,減輕諸蠱毒素對人體的損害。
因此,肉蓯蓉在祕傳諸蠱保命丹方中,可起到增強體質、抵抗邪毒、促進排毒的作用,有助於保命。
「祕傳諸蠱保命丹」中使用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諸蠱之症,常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致,香附可舒肝理氣,緩解胸悶、腹痛等不適症狀。
- 健脾和胃,化濕消積:香附同時也具健脾和胃、化濕消積的作用。蠱毒往往侵犯脾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香附能調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因此,香附在「祕傳諸蠱保命丹」中發揮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以及健脾和胃、化濕消積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蠱毒引發的諸多症狀。
「祕傳諸蠱保命丹」方劑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大麥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諸蠱多由瘴氣、濕熱所致,大麥可清熱解毒,緩解中毒症狀。
- 利水消腫:大麥亦有健脾利濕、消腫排膿之效。若中毒後出現水腫、腹脹等症狀,大麥可協助利水消腫,減輕病患痛苦。
總之,大麥在「祕傳諸蠱保命丹」中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中毒症狀,進而保命。
祕傳諸蠱保命丹中加入大棗,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諸蠱侵襲,往往損傷脾胃,導致氣血不足,而大棗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蠱毒。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諸蠱保命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毒性較大的藥物,大棗性平和,能調和藥性,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總而言之,大棗在祕傳諸蠱保命丹中起着補益脾胃、緩解毒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保證用藥安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諸蠱保命丹】繁體中文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諸蠱」,為古代對多種毒邪、慢性虛損或體內積毒所致病症的統稱。「蠱」病因多端,或為蟲毒寄生,或為氣血瘀滯化毒,亦或臟腑虛損導致邪毒內蘊。本方以清熱解毒、滋陰養血、補氣生津為主,推測適用於因熱毒傷陰、氣血兩虛兼有內熱之證,或慢性虛損伴隨毒邪未清者,症見虛羸煩渴、口乾舌燥、神疲乏力等。
二、組成邏輯與可能功效
核心藥物與配伍思路
清熱解毒:
- 黃連:苦寒瀉心胃之火,為清熱燥濕、解毒殺蟲要藥。
- 生地黃:甘寒養陰涼血,協同黃連清熱兼護陰液,防苦寒傷正。
- 天花粉:清熱生津,解毒排膿,針對熱毒傷津或癰腫。
- 三者合用,清熱力強而不耗氣,適於熱毒蘊結或陰虛內熱。
益氣養陰:
- 人參:大補元氣,扶助正氣以抗邪,兼生津安神。
- 麥門冬:養肺胃之陰,清心除煩,與人參共成「生脈」之意。
- 五味子:斂肺滋腎,固護氣津,防陰液耗散。
- 人參、麥冬、五味子實為「生脈散」骨架,針對氣陰兩虛之證。
養血和營:
- 川歸(當歸):補血活血,兼潤腸通便,助祛瘀毒。
- 生地黃:補腎陰、養肝血,與當歸合用強化滋陰補血之力。
健脾和中:
- 白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疏導水濕防毒滯。
-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解毒,緩和黃連苦寒之性。
引經升津:
- 乾葛(葛根):升發脾胃清陽,生津止渴,助藥力上行外達。
輔助調和:
- 棗膏為丸:大棗補脾和胃,益氣養血,兼緩和藥性,助長期服用。
治療原理推論
- 氣陰雙補、清熱托毒:針對「諸蠱」本虛標實之病機,以人參、麥冬、五味子固本,黃連、生地黃、天花粉祛邪,標本兼顧。
- 活血養血、通調氣機:當歸配伍生地黃,滋陰兼活血,助解毒化瘀;葛根升清,茯苓滲濕,調暢氣血通路。
- 酒送服增效:酒性溫通,可助藥力散行,推動氣血以達病所,尤適攻毒散結之需。
三、適用證候推測
綜合分析,此方可能適用於:
- 熱毒傷陰型蠱證:如虛熱煩渴、瘡毒內蘊、日久不癒。
- 氣血虛損兼毒滯:久病體弱,面色萎黃,倦怠乏力,伴輕度濕熱或瘀毒。
- 津液耗傷之證:口乾舌燥、汗多氣短,類似消渴(糖尿病)初期陰虛火旺者。
註:古代「蠱」概念寬泛,現代或可延伸至慢性感染、代謝性疾病或免疫失調等屬氣陰兩虛夾毒者,然需進一步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黃連、生地黃、天花粉、五味子、川歸、人參、乾葛、白茯苓、麥門冬、甘草。
前四味為細末,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好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秘傳諸蠱保命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諸蠱保命丹,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五。 組成:皂礬1斤,肉蓯蓉3兩(2味入罐內,火煅盡煙)香附子1斤,大麥糵1斤半(炒),紅棗1斤(煮熟去核,搗膏爲丸)。 主治:諸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