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號化毒丹
TOU HAO HUA D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引《章氏經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頭號化毒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瘀消腫。其組成中的水銀(Hg)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引起“潤燥”的效果,能夠促進體內的代謝,幫助排出毒素,對於某些久治不癒的腫瘤、毒瘤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此外,水銀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製造其他藥物的過程中,常常被視為能夠化解重金屬毒素的良方。
然而,需注意的是,水銀的毒性和副作用也十分明顯,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中毒,引發神經系統和腎臟的損害。因此,在現代醫學中,應謹慎使用含水銀的中藥方劑。此方劑在應用時應遵從專業醫師的指導,以保證安全有效。綜合來說,頭號化毒丹中含水銀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傳統用途,但現代醫學已經開始尋求更安全的替代品。
「頭號化毒丹」方劑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毒性,保護正氣: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中毒後常伴隨氣血虧虛、脾胃虛弱等症狀,大棗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減輕毒性對人體的損傷。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中藥方劑中常使用一些性寒涼或辛溫的藥物,大棗的甘溫之性可緩解這些藥物的寒涼或辛溫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頭號化毒丹」主治小兒胎毒與胎斂瘡(嬰兒濕疹)。傳統認為,胎毒多因母體孕期濕熱內蘊,傳於胎兒,出生後發為皮膚瘡瘍、濕疹等症。此方以「清化解毒」為核心,針對熱毒鬱結肌膚的病機,透過攻毒排邪、消散濕熱,達到緩解皮膚紅腫、滲液、瘙癢等症狀的效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紅升丹(紅粉):
為由水銀、火硝、白礬等煉製而成的礦物藥,性烈有毒,善於「攻毒拔膿、祛腐生肌」。其辛熱之性可破瘀散結,直接攻逐深層熱毒,開泄皮膚鬱滯,適用於頑固性瘡瘍。此方僅用微量(1.5克),意在借其銳利之性開通毒邪外透之路,同時避免過度傷正。水銀:
性寒質重,傳統用其「攻毒殺蟲」之效,能深入血分搜剔隱伏之毒,並抑制皮膚寄生蟲或微生物(古稱「蟲毒」)。與紅粉配伍,一寒一熱相制相成,增強解毒效力。然水銀毒性強,故需與大棗同搗至「不見星」(完全分散),以緩和其峻烈之性。大棗肉:
甘溫補中,主要作用有三:- 緩和藥性:黏稠的棗泥可包裹紅粉、水銀,減緩其吸收速度,降低消化道刺激。
- 健脾護胃:小兒脾胃嬌弱,棗肉能保護胃氣,避免毒藥傷正。
- 調和藥勢:其滋潤之性可制約礦物藥的燥烈,使全方「峻藥緩攻」。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思路,針對胎毒深重、濕熱膠結的實證。紅粉與水銀為主力,峻猛清泄;大棗則為佐制,調和毒性。三藥協作,使毒邪外透而不內傷,符合中醫「以毒解毒」「中病即止」的治療原則。
潛在治療原理推測(古法角度):
- 直接殺菌消炎(以古語「解毒」涵蓋):水銀與紅粉可能對皮膚病灶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有抑制效果。
- 促進代謝排毒:紅粉的局部刺激作用或可加速瘡瘍膿液排出,類似「祛腐生新」機制。
- 調節免疫反應:大棗的補益成分可能輔助緩解過敏性濕疹(胎斂瘡)的免疫亢進。
總結:
此方體現了傳統中醫對「胎毒」的治法——以劇毒礦物藥直折其勢,配甘緩之品防其偏弊。然其用藥峻烈,現代臨床需嚴格考量安全性與適應症,非必要不輕用。
傳統服藥法
紅升丹(紅粉)1.5克, 水銀3克, 大棗肉10枚。
清化解毒。
先將大棗剝去核,在石臼內搗爛如泥,再加入紅粉(研細)、水銀再搗至極爛,以不見星為度。
每日摘粟粒大小粒,開水送下。
服藥期間,忌吃花生、雞蛋、魚腥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頭號化毒丹,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引《章氏經驗方》。 組成:紅升丹(紅粉)1.5g,水銀3g,大棗肉10枚。 主治:清化解毒。主治:小兒胎毒,胎(疒斂)瘡(嬰兒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