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疥方

XUN JIE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6%
大腸經 16%
胃經 16%
心經 0%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燻疥方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殺蟲止癢: 胡桃仁性溫,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燥濕殺蟲、止癢止痛的功效。疥瘡是由疥蟎寄生於皮膚引起的,胡桃仁的殺蟲作用能有效抑制疥蟎的繁殖,減輕瘙癢症狀。
  2. 滋潤皮膚: 胡桃仁富含油脂,能滋潤乾燥的皮膚,改善疥瘡引起的皮疹和脫屑,促進皮膚修復。

綜上所述,燻疥方中加入胡桃仁,既能殺蟲止癢,又能滋潤皮膚,對於治療疥瘡具有較好的療效。

燻疥方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疥瘡為皮膚病,常伴有瘙癢、乾燥等症狀。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皮膚乾燥,減輕瘙癢。
  2. 調和藥性: 燻疥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以驅除疥蟲。大棗性平和,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皮膚,同時也減輕藥物對身體的刺激,提高患者耐受性。

總之,大棗在燻疥方中起到滋陰潤燥、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升療效,減輕副作用。

燻疥方中包含水銀,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殺菌: 水銀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疥蟲的繁殖,達到治療疥瘡的目的。古人缺乏現代藥物,水銀作為當時有效的殺菌劑,被廣泛應用於皮膚病治療。
  2. 毒性: 水銀雖然有效,但其毒性極強,對人體有害。古人對水銀的毒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控制用量,就能達到治療效果。然而,長期使用或過量使用,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因此,燻疥方中包含水銀,反映了古人對藥物理解的侷限性,也提醒我們在使用中藥時,必須謹慎選擇,避免使用含有毒性成分的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燻疥方」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綜觀諸家醫籍所載「燻疥方」,其組成雖略有差異,但皆以辛散、殺蟲、解毒之藥為主,針對疥瘡之病機進行治療。以下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一、主治功效:

「燻疥方」主要用於治療疥瘡,此病多由疥蟲感染皮膚所致,表現為皮膚瘙癢,夜間尤甚,可見丘疹、水皰、隧道等皮損。從各家方劑的描述中可見,「燻疥方」可針對以下病症:

  • 疥瘡: 無論是乾性或濕性疥瘡,皆可使用,如《經驗良方全集》所述「治乾濕疥癩並膿窠黃水瘡,作癢作痛者」。
  • 瘙癢: 疥瘡的主要症狀為瘙癢難耐,方中藥物多具有止癢之效,可緩解患者痛苦。
  • 膿皰、黃水瘡: 疥瘡若搔抓破皮,可能繼發感染,形成膿皰或滲出黃水,方劑亦可起到一定的消腫解毒作用。
  • 其他皮膚問題: 部分方劑的藥物組合,如《良朋彙集經驗神方》中的「諸瘡一掃光方」,可擴大治療範圍,用於其他瘙癢性皮膚病,如婦人白屑風。

二、治療原理分析:

「燻疥方」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殺蟲止癢:
    • 水銀、雄黃、硫黃、明礬等: 這些藥物皆具殺蟲之效,可直接殺滅疥蟲,並對其產生的代謝物有一定清除作用,從而達到止癢的目的。如《外科大成》中「水銀」即為殺蟲之要藥。
    • 椒末、川椒: 辛溫之品,具有散寒、止痛、止癢之效,亦可驅除皮膚表面的蟲邪。
  2. 解毒消腫:
    • 水銀、雄黃、大楓子、木鱉子: 這些藥物皆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清除疥瘡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消退紅腫。
  3. 活血化瘀:
    • 大楓子、木鱉子: 此二藥活血散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散結節,加快病竈痊癒。
  4. 溫經散寒:
    • 椒末、川椒: 這些藥物溫通經絡,可改善局部微循環,驅除寒邪,有利於藥效滲透。
  5. 局部燻蒸:
    • 「燻疥方」多以艾葉或紙捲包裹藥物,點燃燻蒸,使藥物有效成分通過熱力滲入皮膚,直達病所,增強療效。燻蒸方法亦有助於藥物發揮作用,加速疥蟲清除和炎症消退。

三、各家配伍特點:

  • 《奇效良方》、《外科集驗方》、《証治準繩‧瘍醫》: 以明信、雄黃、椒末為主要成分,此配伍較為基礎,著重於殺蟲止癢。
  • 《外科大成》: 加入核桃仁、膠棗肉,水銀,此配伍較為滋潤,可能考慮到疥瘡後期皮膚乾燥的情況,補養氣血。
  • 《經驗良方全集》、《景嶽全書》、《家用良方》: 加入大楓子、木鱉子,或硃砂、銀硃等,增強瞭解毒殺蟲、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療更為全面。
  •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配伍藥物較多,可見其治療範圍較廣,並加入一些具刺激性的藥物,如白砒,可見當時治療手段較為強烈。

總結:

「燻疥方」作為傳統中醫治療疥瘡的經典方劑,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辛散、殺蟲、解毒、活血等藥物,結合燻蒸方法,達到殺滅疥蟲、清除炎症、止癢消腫的目的。各家配伍雖略有不同,但核心均在於對疥瘡病機的理解和針對性治療。其療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驗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核桃1個(油者更佳,劈兩半,取仁),膠棗肉1個,水銀2分。
上研勻,入殼內,合口,糊紙條封縫二層。
用時取紅炭置爐內,將藥挑安火上,不住撥轉,令桃殼遍黑,火將入內時,將爐入被內,令患者曲膝駕被熏之,以絹帛護陰囊,塞被頭,露頭面,候煙盡取出。次日其疥更甚,由內毒盡發於外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銀有毒,使用時應注意安全。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熏疥方,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核桃1個(油者更佳,劈兩半,取仁),膠棗肉1個,水銀2分。 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