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盞落湯
ZHAN LU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草綱目》卷三十引《趙氏經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8.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盞落湯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的功效。盞落湯多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狀,胡桃仁的補腎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加強療效。
- 潤腸通便: 胡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盞落湯中常加入一些具有燥性藥物,例如熟地黃,胡桃仁的潤腸作用可緩解藥物燥性,避免損傷腸胃。
綜上所述,盞落湯中加入胡桃仁,既可補腎固精,又可潤腸通便,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盞落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甘溫補脾益氣:大棗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盞落湯多為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多夢等症,而大棗可補益脾胃,增強氣血,有助於緩解病症。
二、調和藥性:盞落湯中可能含有寒涼或辛燥的藥材,而大棗甘溫性平和,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使藥效更加穏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總之,大棗在盞落湯中起著補脾益氣、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盞落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盞落湯主攻「急心氣痛」,即突發性心胸絞痛或氣滯血瘀所致的心前區劇痛。此症多因寒凝、氣鬱或痰阻,導致心脈痺阻不通,古人以簡捷方藥緩解急性症狀,強調「細嚼送下」以速效,並稱「永久不發」,意在標本兼治。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核桃(胡桃仁)
- 性味歸經:甘溫,入腎、肺、大腸經。
- 作用:古代醫書載其能「溫補命門」,現代理解其含不飽和脂肪酸,可輕微擴張血管,潤燥通絡。此處取其「溫通」之性,緩解寒凝血瘀之心痛。
棗子(大棗,去核夾桃)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 作用: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與核桃配伍可增強溫補效果,兼顧氣血。去核後包裹核桃煨熟,使藥性融合,甘溫助陽以散寒。
生薑湯送服
- 生薑:辛溫發散,入肺、脾、胃經,能溫中止嘔、散寒通脈。以生薑湯送藥,可加強溫通心陽、散寒止痛之效,尤適於寒邪內阻之急症。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溫通散寒:核桃與大棗煨熟後,甘溫之性更著,搭配生薑湯的辛散,形成「溫補+辛散」組合,針對「寒凝心脈」病機,通陽散結。
- 氣血雙調:大棗補血,核桃潤燥,生薑行氣,三者協同調和氣血運行,緩解心脈瘀滯。古人所謂「永久不發」,可能指透過溫補調理體質,減少復發。
四、潛在適用範圍
此方適合寒性心氣痛(症見猝然胸痛、畏冷、舌淡苔白),若屬熱證(如口渴、面紅、舌紅苔黃)或實證(瘀血重)則非所宜。其簡便廉效,體現古代急救用藥「藥簡力專」之思維。
結語
盞落湯以食材入藥,透過煨製與生薑湯引經,集中於溫通行滯,反映中醫「寒者熱之」「通則不痛」的治療原則,屬民間經驗方的靈活化用。
傳統服藥法
核桃1個,棗子1枚(去核夾桃,紙裹煨熟)。
以生薑湯1鐘,細嚼送下。永久不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盞落湯, 出處:《內經拾遺》。 組成:石菖蒲、吳茱萸、高良薑、香附子、陳皮。 主治:心疝心痛。
盞落湯,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引《趙氏經驗》。 組成:核桃1個,棗子1枚(去核夾桃,紙裹煨熟)。 主治:急心氣痛。
盞落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二引《瑞竹堂方》。 組成:麻黃(去根節)7錢半,人參(去蘆)5錢,陳皮(去白)7錢,甘草(去皮)8錢,禦米殼(去隔瓤頂蒂,蜜炒黃)3錢。 主治:偏正頭疼、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