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蔥白膏中含有蔥白,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散寒解表:蔥白性溫,具有散寒解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等症。
- 消腫止痛:蔥白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
蔥白膏通常與其他具有散寒解表或消腫止痛作用的藥材配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蔥白膏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蔥白膏本身具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加入葶藶子,可增強其利水消腫之效,適用於水腫、痰多、咳嗽等症。
- 通絡散結:葶藶子除了利水消腫,還可通絡散結,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蔥白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葶藶子的加入,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蔥白膏為一常見的中藥外用方劑,其組成除了主要成分蔥白之外,還包含了木香等多種中藥材。木香之所以被納入此方,主要是因其具有的行氣止痛、調理腸胃之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能溫通氣機,散寒止痛,對於脘腹脹滿、腸胃不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在蔥白膏中加入木香,不僅能增強方劑對皮膚的溫通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還能夠通過皮膚吸收,間接影響腸胃機能,對於因寒涼導致的腹部不適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此外,木香還有助於調節人體氣血,使藥物成分更好地被吸收利用,從而提升整體療效。因此,木香在蔥白膏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蔥白膏為一常見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所引起的咳嗽、喉嚨痛及皮膚癢痛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蔥白、生薑、薄荷腦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莽草的加入。莽草,又名野胡蘿蔔子,性溫味辛,歸肺經,在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散風解表、止痛的功效。在蔥白膏的配方中,莽草的應用旨在增強方劑散風寒、止痛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因外感風寒而導致的肌肉酸痛、關節疼痛。此外,莽草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灶部位的恢復。然而,由於莽草中含有毒素,如使用不當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使用蔥白膏時應遵循醫囑,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確保安全有效。
蔥白膏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其中包含的丹參扮演著關鍵角色。丹參,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又稱紅花地丁,是中醫常用的一味活血化瘀、清心除煩的草本植物。在蔥白膏的配方中,丹參的主要功效在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淤血,這對於治療因血液循環不暢所導致的多種疾病,如胸痹、心悸等,具有顯著療效。
丹參內含的丹參酮、丹酚酸等活性成分,不僅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還能抗炎、抗氧化,保護心肌細胞免受損傷。此外,丹參還能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硬化,對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維護大有助益。因此,將丹參融入蔥白膏中,可強化其活血、止痛的作用,使其在臨床應用中更為廣泛且有效。
蔥白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潤喉止咳、化痰消腫,其組成中包含沙苑子。沙苑子,學名為沙苑子(Tribulus terrestris),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獨特的療效。其甘、平性,有助於滋補肝腎,強化陽氣,增強免疫力,從而對抗外邪的侵襲。此外,沙苑子也被認為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這些特性使其製成的方劑,對於咳嗽、痰多等症狀具備輔助療效,能夠增強患者的康復能力。
在蔥白膏的配伍中,沙苑子與其他成分相互作用,構成了協同增效的效果。例如,蔥白的辛味與沙苑子的和緩藥性,可以在潤喉的同時,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總體而言,沙苑子的加入不僅豐富了蔥白膏的藥效,還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具綜合性,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白膏主治功效分析
蔥白膏,此方劑見載於古代醫籍,其組成包含蔥白、葶藶子、木香、莽草、丹參、沙苑子等多味藥材。綜觀古籍所述,蔥白膏之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並探討其治療原理:
一、 溫散寒邪,解表通陽:
蔥白為本方之主藥,其性辛溫,善於發汗解表,驅散體表之寒邪。《本草簡要方》記載「蔥白一握(切)…水二盞煎至一盞…治中水毒溪毒」,可見蔥白能發散水濕毒邪。而《備急千金要方》提及「當露臥冷濕傷肌」,則指明瞭蔥白膏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表,導致的身體不適。蔥白之辛溫之性,亦可溫通陽氣,助氣血運行,解除寒凝阻滯。
二、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葶藶子性味辛苦寒,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在蔥白膏中,葶藶子能輔助蔥白,進一步驅散肺部寒邪,宣降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進而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此與古籍中描述的「氣急不得下頭」等症狀相符,可見蔥白膏有助於改善因肺氣壅滯導致的呼吸困難。
三、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
木香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此方可治「水病腫滿,腹大氣急」,可見此方可疏通氣機,消除因氣滯而導致的腹部脹滿等不適。此外,木香亦可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運化,減輕水腫症狀。莽草,其性味辛溫,可活血通絡,解毒消癥,有助於消除腫脹,促進病竈修復。
四、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丹參性味苦微寒,善於活血化瘀,兼具清熱解毒之功。《種福堂公選良方》載有使用遠年地坑中坑砂,研磨成極細末,配入辰砂,可治一切虛勞吐血發熱,並婦人一切血瘀乾血癆症。丹參的加入,有助於改善體內血瘀,促進血液循環,亦可協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此藥材與莽草的活血通絡功效相輔相成,更能增強消腫散結之力。
五、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沙苑子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效。蔥白膏雖以溫散為主,但亦兼顧補益,可見古人處方之周全。沙苑子的加入,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對於久病體虛,或因虛弱而導致的腫脹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之效。
六、 古代主治與現代應用推論:
古代文獻詳述蔥白膏主治「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阻在裏,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莖腫生瘡,臭如死鼠。」總括而言,蔥白膏針對的病機為寒濕外侵,邪熱內阻,導致氣機壅滯、水液停聚,以及肝腎虛損的複雜病症。
綜觀上述分析,蔥白膏的治療原理在於溫散寒邪,疏通氣機,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並兼顧補益正氣。此方劑雖以蔥白為主藥,但各味藥材之間相互協同,共同發揮作用,使之具有較為廣泛的治療功效。在現代應用上,可將蔥白膏視為一種外用複方,或可參酌古籍記載,根據臨牀辨證,靈活加減藥味,用於治療各種外感寒濕、氣滯血瘀、水腫、瘡腫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蔥青白(切)半升,松菜子半升,葶藶子半升(破),蒴藋(切)半升,青木香2兩(切),莽草1兩(切),丹參(切)半升,生蛇銜半升,蒺藜子1升(破)。
上以豬肪5升,煎之3沸,令水氣竭,去滓,敷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蔥白膏,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古今錄驗》。 組成:蔥青白(切)半升,松菜子半升,葶藶子半升(破),蒴藋(切)半升,青木香2兩(切),莽草1兩(切),丹參(切)半升,生蛇銜半升,蒺藜子1升(破)。 主治: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卧,冷濕傷肌,熱阻在裏,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莖腫生瘡,臭如死鼠。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