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吹鼻丸中使用熊膽,主要基於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熊膽味苦性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吹鼻丸多用於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炎症,熊膽可有效清除鼻腔炎症,消散鼻塞、流涕等症狀。
二、開竅通竅:熊膽亦有開竅通竅之功,能疏通鼻竅,利通氣血,改善鼻炎引起的嗅覺失靈、頭昏腦脹等症狀。
然而,近年來,由於熊膽來源稀少且涉及動物保護議題,吹鼻丸已逐漸改用其他藥材替代熊膽,例如牛膽、虎骨等。
吹鼻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鼻塞、頭痛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為硃砂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和治療效果。硃砂,化學成分為硫化銻,常用於中醫中作為一種重要的藥材。它具有清熱解毒、安神鎮驚的功效,能夠幫助減輕因內熱或毒邪引起的症狀。
在吹鼻丸中,硃砂的添加不僅協調藥效,還能通過其散發的特殊氣味促進鼻腔的通暢,進而改善呼吸困難的情況。此外,硃砂的藥性偏寒,能夠平衡其他藥材的溫熱特性,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總之,硃砂在吹鼻丸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吹鼻丸中加入麝香,是因其具有開竅醒神、通竅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鼻塞、嗅覺失靈等症狀。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迅速穿透鼻腔,直達腦部,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其性溫通,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鼻腔黏膜充血,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同時,麝香還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能抑制鼻腔炎症,有助於鼻塞的緩解。因此,吹鼻丸中加入麝香,不僅能有效治療鼻塞等症狀,還能起到輔助療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鼻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吹鼻丸為一古老的中醫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證及腦熱發乾等症狀。其組成藥味雖僅四味,然配伍精巧,功效獨到,茲將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 小兒疳證: 「疳」在中醫學中,泛指因消化功能失調、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的體虛、消瘦、發育遲緩等症狀。吹鼻丸透過諸藥合力,可改善疳證之病機。
- 腦熱發乾: 此處「腦熱」或指高熱、煩躁等症狀,「發乾」或指口脣乾燥、皮膚乾燥等。吹鼻丸能清解熱毒,滋潤乾燥,緩解腦熱發乾之不適。
治療原理分析:
吹鼻丸以「吹鼻」之法給藥,藥效直達鼻竅,可迅速發揮作用。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 清熱解毒,熄風定驚: 方中 熊膽 性味苦寒,歸肝、膽經,具清熱解毒、明目退翳、止痛殺蟲之功,能清解體內之熱毒,並能緩解因熱邪擾動而致的驚厥。紅土硃砂 性味甘寒,歸心經,具安神定驚、清心火之效,可清解心火,穩定心神,亦有助於平息驚擾。
- 開竅醒腦,通經止痛: 麝香 性味辛溫,氣芳香走竄,具開竅醒腦、活血通經、止痛消腫之效,能開通鼻竅,引藥上達,並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之疼痛。
- 利濕散結,消腫解毒: 蒲公英 性味苦寒,歸肝、胃經,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散結消腫之效,能清解體內之濕熱,促進代謝廢物之排出,並有助於消散體內之結聚腫脹。
綜觀全方, 吹鼻丸以熊膽、硃砂之清熱解毒、熄風定驚為君藥,配以麝香之開竅醒腦、活血通經為臣藥,佐以蒲公英之利濕散結、消腫解毒,使諸藥相互協同,共奏清熱解毒、開竅醒腦、散結消腫之效。此方劑雖以「吹鼻」之法給藥,然其藥性精悍,功效獨到,故能治療小兒疳證及腦熱發乾等病症。
總結:
吹鼻丸以其獨特的給藥方式,配合精選的藥物組成,發揮清熱解毒、開竅醒腦、散結消腫的功效,針對小兒疳證及腦熱發乾等病症,可謂效如桴鼓。
傳統服藥法
熊膽1分,朱砂1錢,麝香半錢。
上為細末,五月五日取蟾酥和丸,如黍米大。
取1粒研為末,吹兩鼻中;甚者,兼以奶汁調塗口中及齒齦上;更甚者,暖水送下5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吹鼻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吹鼻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熊膽1分,朱砂1錢,麝香半錢。 主治:小兒一切疳,腦熱發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