搐鼻散

搐鼻散

CHU B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21%
脾經 14%
胃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7%
腎經 5%
膽經 5%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搐鼻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止癢: 半夏性溫燥,善於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鼻塞、流涕、鼻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化痰止咳: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狀也有幫助。

搐鼻散作為治療鼻塞、流涕、鼻癢等鼻部疾病的常用方劑,半夏的加入既能燥濕止癢,又能化痰止咳,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搐鼻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風散寒,通暢鼻竅,對於因風寒阻滯鼻竅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溫肺化痰:細辛亦可溫肺化痰,對於寒痰阻滯鼻竅所致的鼻塞、流涕,亦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細辛在搐鼻散中起著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症狀。

搐鼻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解表:荊芥性辛溫,具有疏風解表之功效,能散寒解表,宣通鼻竅,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可起到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 荊芥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鼻腔炎症,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搐鼻散中加入荊芥,能夠有效治療因風寒或熱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通鼻竅、止流涕之效。

「搐鼻散」方劑中包含「豬牙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外感風熱、鼻竅不通、鼻塞流涕、鼻腔腫痛等症狀,豬牙皁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通暢鼻竅的效果。
  2. 利咽開音,化痰止咳:豬牙皁亦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等症。其清熱解毒的特性,可有效化解痰液,利咽開音,改善呼吸道症狀。

總之,豬牙皁在「搐鼻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開音、化痰止咳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鼻腔及呼吸道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搐鼻散中包含麝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濃烈,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功效。對於因風寒、痰濁阻滯而致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麝香能迅速打開鼻竅,恢復嗅覺功能。
  2. 活血止痛: 麝香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寒氣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鼻腔疼痛、鼻塞不通等症,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鼻塞。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搐鼻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搐鼻散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驚風是小兒常見的急重病證,主要表現為抽搐、昏迷、四肢拘攣等症狀,古人認為與風邪內動或痰熱擾神有關。此方通過搐鼻法(將藥物製成煙霧吸入鼻腔)發揮療效,作用迅速,適合小兒餵藥困難的情況。

組成與功效分析

主要組成:

  • 道人頭(即野菊花):3兩,為細末
  • 乳香:1錢

製法: 上為末,每用1錢於香餅子上燒煙搐鼻內。

組成邏輯推理:

  1. 道人頭(野菊花)

    • 性味:苦、辛,微寒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散風明目、平肝息風
    • 本方作用:為方中主藥,通過其散風清熱、平肝息風之效,針對驚風病機中的「風動」與「熱擾」病機。
    • 現代理解:可能含有揮發性成分,通過鼻腔黏膜迅速吸收,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痙攣。
  2. 乳香

    • 性味:辛、苦,溫
    • 傳統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絡、開竅醒神
    • 本方作用:輔助道人頭通絡開竅,協助緩解抽搐症狀。
    • 現代理解:可能具有抗炎、鎮靜作用,與野菊花協同增效。

治療原理推測:

  • 給藥途徑優勢:搐鼻法避開胃腸吸收,藥物成分通過鼻腔黏膜和嗅神經快速進入血液循環與中樞神經系統,對急性驚風發作有即時緩解效果。
  • 協同作用:野菊花清熱息風為主,乳香通絡開竅為輔,共同達到鎮靜、抗驚厥的效果。
  • 刺激反應:藥物煙霧對鼻腔的刺激可能通過神經反射影響大腦功能,起到喚醒或鎮靜的雙向調節。

可能適用症狀:

  • 小兒驚風初起之四肢抽搐
  • 痰熱上擾所致的神昏躁動
  • 外感風熱引動的驚惕不安

此方體現了古代兒科「急則治標」的治療思路,用簡便的外治法處理急症,符合小兒「髒氣清靈,隨撥隨應」的生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道人頭3兩(為細末),乳香1錢。
上為末。
每用1錢,於香餅子上燒煙,搐鼻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角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白喉麻疹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四肢抽搐乾眼症多痰眼睛紅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牙齒痛頭重睫毛倒生,流淚刺痛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搐鼻散, 出處:《金匱翼》卷五。 組成:青黛、石膏、芒消、鬱金、薄荷、牙皂。 主治:濕熱頭痛。

搐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道人頭3兩(爲細末),乳香1錢。 主治:赤眼生瘡腫痛。

搐鼻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一。 組成:半夏1錢,細辛1錢,荊芥7分,牙皂3錢,麝香1分。 主治:小兒驚風。

搐鼻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五引《海上方》。 組成:紅豆、蓽撥、良薑、威靈仙各等分。 主治:牙痛,諸藥不效者。

搐鼻散,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麻黃根5分,苦丁香5分,紅豆10粒,羌活2錢,連翹2錢。 主治:陰濕挾痰之頭重。

搐鼻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一○二。 組成:細辛(去葉)1兩,皂角(去皮弦)1兩,半夏(生用)5錢。 主治:夢魘、喉症牙關緊急及中惡等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