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調散

JING D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2%
肺經 27%
心經 14%
脾經 14%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驚調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1.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芳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神經中樞,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驚悸、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麝香能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起到關鍵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等引起的疼痛、腫脹,麝香能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驚調散中加入麝香,一方面能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另一方面又能促進傷口癒合,起到雙重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驚調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驚風多因外感風熱邪氣入侵,阻滯經絡,導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荊芥可疏散風熱,使邪氣外出,達到解表止驚的效果。
  2. 通竅止痙:荊芥氣味芳香,可通鼻竅、開竅醒神。驚風常伴隨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荊芥可通竅醒神,使神志清醒,止痙止抽。

主治功效


驚調散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

驚調散,源自《幼幼新書》引述的《劉氏家傳》,主要針對大人、小兒、老少,因傷寒、傷風導致的體虛煩熱,上膈有涎,煩躁不省人事等症狀。

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記載「治大人、小兒、老少,但是諸般傷寒、傷風,體虛煩熱,上膈有涎,煩躁不省人事。」表明驚調散的適用人群廣泛,不分年齡,主治以下幾方面病症:

  1. 傷寒、傷風: 指外感風寒邪氣導致的疾病,常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症狀。
  2. 體虛煩熱: 指患者體質虛弱,同時伴有內熱的表現,如心煩、口渴、手足心熱等。
  3. 上膈有涎: 「上膈」可理解為胸膈部位,「涎」指痰涎。此症狀描述了患者胸膈部位有痰涎阻滯,可能伴有咳嗽、氣喘等症狀。
  4. 煩躁不省人事: 這是病情較為嚴重的表現,「煩躁」指心中煩亂不安,「不省人事」指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治療原理分析:

驚調散由麝香荊芥兩味藥組成。結合兩味藥的藥性功效,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麝香: 辛、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辛香走竄,能開通閉塞的經絡,使氣血流通,恢復神志清醒,針對「不省人事」有顯著效果。
    • 活血止痛: 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因外感邪氣或內熱導致的疼痛症狀。
  2. 荊芥: 辛、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消風的功效。

    • 發汗解表: 荊芥辛散溫通,能發散風寒,使邪氣從體表排出,有助於治療「傷寒、傷風」。
    • 透疹消風: 荊芥有透發疹毒,祛風止癢的作用,可以減輕煩躁等症狀。

綜合來看,驚調散以麝香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為主,針對病情嚴重的「煩躁不省人事」;以荊芥發汗解表、透疹消風為輔,針對「傷寒、傷風」及「體虛煩熱」。 兩藥合用,一開一散,一內一外,既能解表祛邪,又能開竅醒神,活血止痛,從而達到治療「諸般傷寒、傷風,體虛煩熱,上膈有涎,煩躁不省人事」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心情煩燥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驚調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腦1分,麝香半錢,荊芥穗1兩(微炒,焙,末之)。 主治:諸般傷寒傷風,體虛熱,上膈有涎,煩躁不省人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