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奇散
DE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婦人良方》卷二十二引《張氏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5.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奇散方中含有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且能透達肌膚,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止咳化痰:荊芥亦具止咳化痰之效,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奇散方中運用荊芥,正是利用其疏散風熱、止咳化痰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以達到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等症的效果。
奇散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通經活絡: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卒厥、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 引藥入藥,增效作用:麝香氣味濃鬱,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增強藥效。例如,奇散中常配伍川芎、白芷等活血化瘀藥,麝香則能引導這些藥物快速到達病所,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的奇散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荊芥:發汗解表、祛風止癢。
-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
古籍記載主治:
產後惡露不行,餘血滲入大腸,導致的泄瀉,症狀表現為大便稀溏,甚至如水樣,或下青黑色的瘀血物質。
治療原理分析:
中醫認為,產後氣血虛弱,容易導致惡露排出不暢。惡露是產後子宮內殘留的血液、黏液和組織碎片,需要及時排出體外。如果惡露不行,停留在體內,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症狀。
在本方中,荊芥主要起到祛瘀的作用。荊芥在現代藥理學中,已被證明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這也與古代的功效相符合。古代將荊芥燒成灰使用,在現代看來,可能會破壞其有效成分,但是古人認為其燒成灰燼後可以入血,現代還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其有效。中醫認為,荊芥具有發散作用,可以幫助推動體內的氣血運行,從而促進惡露的排出。同時,荊芥還具有止血的作用,對於因瘀血導致的出血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麝香,則以**「開」和「通」**為主。具有活血通經、開竅醒神的作用。在這裡,麝香可以增強荊芥的活血化瘀效果,並加速藥效的發揮。同时,麝香的香氣走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理氣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綜合來看,**的奇散 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治療產後惡露不行、餘血滲入大腸導致的泄瀉:
- **活血化瘀:**荊芥和麝香的組合,可以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出體內的瘀血。
- **推動氣機:**荊芥的發散作用和麝香的開竅作用,可以推動氣機運行,促進惡露的排出。
- **理氣止瀉:**麝香可以理氣,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止血:**荊芥本身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以幫助控制出血。
總之,的奇散 是一個針對產後特定病症的有效方劑。它通過活血化瘀、理氣止瀉的治療原則,來幫助產婦恢復健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方劑中的荊芥是燒成灰燼使用的,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不符。現代醫學認為,高溫會破壞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該考慮使用現代的製劑方法來提取荊芥的有效成分。此外,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其資源日益稀缺,因此,在臨床應用中,也需要考慮使用其他的替代藥物。
傳統服藥法
荊芥(大者)4-5穗(於盞內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麝香少許(研)。
上為末。
沸湯1-2呷,調下此藥。
此瀉分過則愈,雖洞泄不禁,下青黑色物亦驗。此藥雖微,能愈大病,宜勿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的奇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二引《張氏方》。 組成:荊芥(大者)4-5穗(于盞內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麝香少許(研)。 主治:産後惡露不行,餘血滲入大腸爲瀉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