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棗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神仙棗方劑多用於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疾病,細辛的溫散之性有助於驅散寒邪,恢復經絡氣血運行。
- 助陽化氣: 細辛有助於溫陽化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身體抵抗力。神仙棗方劑中常加入補氣益血的藥材,細辛的溫陽之性可以幫助藥材發揮更好的作用,提升藥效。
神仙棗方劑中,加入豬牙皁,看似奇特,實則暗藏玄機。
豬牙皁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皁苷成分具有較強的表面活性,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此外,豬牙皁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例如,與甘草配伍,可增強甘草的清熱解毒作用,並減少其對腸胃的刺激。
總之,豬牙皁在神仙棗方劑中,起到了清熱解毒、增強藥效的作用,使其藥效更為顯著。
神仙棗是傳統中醫中一種著名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蟾酥,即蟾蜍的腺體分泌物,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其主要成分包括蟾酥酸和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被認為對人體具有良好的療效。
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各類感染性病症有顯著的輔助療效。而神仙棗本身以養血安神、補脾益氣著稱,兩者結合使用,可以產生協同的療效。蟾酥的清熱解毒特性能夠幫助消除因虛弱或熱毒而引起的症狀,而神仙棗則能增強體力和提升免疫力,從而改善病人體質,促進康復。
因此,蟾酥在神仙棗方劑中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豐富了治療的多樣性,顯示出中醫方劑配伍的精妙與智慧。
神仙棗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氣血瘀滯所致的昏厥、中風等症狀,麝香能迅速透過血腦屏障,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使患者迅速恢復意識。
- 通絡止痛: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神仙棗方劑中可能加入麝香以治療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塞所引起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麝香能通暢經絡,解除瘀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仙棗」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神仙棗」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瘡毒日久,體虛瘡重:《驗方新編》、《外科全生集》、《經驗選秘》均提到神仙棗可用於治療瘡毒日久、體虛、瘡情嚴重者,且內服外敷效果更佳。
- 瘡臌:《經驗選秘》指出「紅棗丸」可治瘡臌,而紅棗丸與神仙棗的藥物組成相似,可推測神仙棗也具有一定的治療瘡臌的功效。
治療原理
「神仙棗」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扶正祛邪:方中重用紅棗,甘溫補益,能大補氣血,增強人體正氣。黃耆補氣升陽,當歸補血活血,銀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既能扶助正氣,又能祛除邪毒。
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當歸、乳香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加速瘡面癒合。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排膿。殭蠶祛風解痙,化痰散結。五倍子收斂止血,解毒消腫。這些藥物合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瘡面癒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銀花、甘草清熱解毒,白芷消腫止痛,可緩解瘡毒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以食代藥,藥食同源:「神仙棗」以紅棗為主藥,並將藥物與紅棗一同煎煮,使藥物成分充分融入紅棗之中,既增強了藥效,又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且便於服用,體現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
方劑組成分析
從古文記載來看,「神仙棗」的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但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以下是常見組成:
- 紅棗:大補氣血,為君藥。
- 銀花:清熱解毒,為臣藥。
- 當歸:補血活血,為佐藥。
- 黃耆:補氣升陽,為佐藥。
-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為使藥。
- 殭蠶: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 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排膿。
- 乳香: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 五倍子:收斂止血,解毒消腫。
總結
「神仙棗」是一首以扶正祛邪、活血生肌為主要治療原則的方劑,適用於瘡毒日久、體虛瘡重等症。其以紅棗為主藥,配伍多種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肌斂瘡功效的藥物,藥食同源,既能增強藥效,又便於服用,是中醫治療瘡瘍疾病的一首良方。
傳統服藥法
銀花1兩,歸身1兩,甘草3錢,乳香(去油)5錢,五倍子5錢,黃耆5錢,白僵蠶5錢,白芷5錢。
上以水六碗,煎剩一半;取滓,再以水六碗,煎至一半,前後共成六碗,去滓代水,將紅棗二斤煮熟。
4-5日食完。瘡極重者,同時外敷瘡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棗, 出處:《喉科指掌》卷一。 組成:江子霜、白細辛、牙皂、蟾酥、真當門麝香各等分。 主治:一切喉風、喉蛾。
神仙棗,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銀花1兩,歸身1兩,甘草3錢,乳香(去油)5錢,五倍子5錢,黃耆5錢,白僵蠶5錢,白芷5錢。 主治:患瘡日久體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