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奪關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豬牙皁,可針對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利咽開音: 豬牙皁可化痰利咽,促進聲帶的恢復,對於聲音嘶啞、失音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奪關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是為了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效果。
奪關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辛溫解表,通竅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的作用。奪關散為解表散寒之劑,細辛可助其辛散寒邪,開關竅,以達通鼻竅、止流涕、解鼻塞之效。
- 配合其他藥物:細辛與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共同作用,可增強散寒解表之效,並可調節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
細辛在奪關散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
奪關散中加入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 解毒辟邪: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辟邪之功效。古人認為其可驅除瘟疫、瘴氣,並能化解毒素,故用於治療熱病、瘡瘍、蛇蟲咬傷等病症。
- 通關化瘀:雄黃能通經活絡,化瘀消腫,有助於解除關竅閉塞,促進氣血運行。在奪關散中,雄黃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的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奪關散方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辛溫散寒,通竅止痛: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止痛的效果。對於風寒阻遏經絡、鼻塞流涕、頭痛、齒痛等症,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奪關散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等,也具有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白芥子與之配合,可增強散寒通竅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奪關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濃烈,能通達經絡,直達心竅,醒神開竅,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此外,麝香還有散寒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等症狀。因此,奪關散中加入麝香,有助於快速解除關竅阻塞,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奪關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 疏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止痙定搐之效。其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與奪關散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止痙安神之效,以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疾病。
-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可化痰散結,其可消解痰液,解除痰濁阻滯經絡,進而改善因痰濁阻滯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在奪關散中,白僵蠶與其他化痰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化痰散結、止痙安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奪關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奪關散」主治「發癇中痰,人事不知」,即用於癲癇發作或痰迷心竅所致的神志昏蒙、不省人事之急症。此方以「吹鼻」給藥,為古代「搐鼻開竅」之法,取其速效,旨在通關開竅、豁痰醒神。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牙皂(皂莢)
- 性味辛鹹溫,具強烈辛竄之性,能「通關開竅、豁痰祛風」。
- 炮焦後減其峻烈,仍保留刺激鼻黏膜之力,引痰外出。
細辛
- 辛溫香烈,善「祛風散寒、通竅醒神」,尤擅上行頭面諸竅。
- 與牙皂協同,增強開竅透邪之效。
明雄(雄黃)
- 辛溫有毒,功能「辟穢解毒、豁痰定驚」,古方多用於痰閉驚癇。
- 少量外用可助化痰開閉。
白芥子
- 辛溫,為「化痰利氣」要藥,尤善祛皮裏膜外之痰。
- 吹鼻後刺激黏膜,引痰上行而外泄。
寸香(麝香)
- 辛香走竄,力能「開竅醒神、通絡散瘀」,為急救神昏之核心藥。
- 其穿透力極強,助諸藥直達病所。
僵蠶
- 鹹辛平,可「祛風化痰、熄風止痙」,兼緩解痰壅抽搐。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開竅、豁痰、祛風」為核心:
- 辛香開竅:麝香、牙皂、細辛合用,速通鼻竅及心腦閉塞。
- 化痰逐濁:白芥子、雄黃、牙皂共祛痰濁,尤適痰迷清竅之證。
- 熄風定驚:僵蠶佐制風痰上擾,緩解癇證抽搐。
作用途徑:吹鼻後刺激黏膜,反射性興奮中樞神經,促使痰涎排出,從而「通關開閉」,恢復神志。屬古代急救外治之峻劑,用於痰厥、癇證之閉實證。
傳統服藥法
牙皂(去弦,炮焦)3個,細辛1錢,明雄8分,白芥子8分,寸香10分,僵蠶5個。
上為細末,備用。
以竹筒吹鼻,男左女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奪關散,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牙皂(去弦,炮焦)3個,細辛1錢,明雄8分,白芥子8分,寸香10分,僵蠶5個。 主治:發癇中痰,人事不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