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關散

DUO G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二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5%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奪關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豬牙皁,可針對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利咽開音: 豬牙皁可化痰利咽,促進聲帶的恢復,對於聲音嘶啞、失音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奪關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是為了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效果。

奪關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辛溫解表,通竅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的作用。奪關散為解表散寒之劑,細辛可助其辛散寒邪,開關竅,以達通鼻竅、止流涕、解鼻塞之效。
  • 配合其他藥物:細辛與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共同作用,可增強散寒解表之效,並可調節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

細辛在奪關散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

奪關散中加入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解毒辟邪: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辟邪之功效。古人認為其可驅除瘟疫、瘴氣,並能化解毒素,故用於治療熱病、瘡瘍、蛇蟲咬傷等病症。
  2. 通關化瘀:雄黃能通經活絡,化瘀消腫,有助於解除關竅閉塞,促進氣血運行。在奪關散中,雄黃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的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奪關散方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散寒,通竅止痛: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止痛的效果。對於風寒阻遏經絡、鼻塞流涕、頭痛、齒痛等症,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奪關散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等,也具有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白芥子與之配合,可增強散寒通竅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奪關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濃烈,能通達經絡,直達心竅,醒神開竅,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此外,麝香還有散寒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等症狀。因此,奪關散中加入麝香,有助於快速解除關竅阻塞,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奪關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止痙定搐之效。其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與奪關散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止痙安神之效,以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疾病。
  2.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可化痰散結,其可消解痰液,解除痰濁阻滯經絡,進而改善因痰濁阻滯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在奪關散中,白僵蠶與其他化痰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化痰散結、止痙安神之效。

主治功效


奪關散,一劑中醫經典方劑,流傳千年,至今仍廣受中醫臨牀應用。其組成成分包括豬牙皁、細辛、雄黃、白芥子、麝香、白僵蠶,各味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著奪關散的獨特功效。

豬牙皁,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炎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悶氣短、胃寒嘔吐等症狀。

細辛,性辛、溫,歸肺、腎、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溫中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傷寒感冒、頭痛鼻塞、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雄黃,性辛、溫,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燥濕祛風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疥癬等症狀。

白芥子,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食導滯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悶氣短、胃寒嘔吐等症狀。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癲癇抽搐、心絞痛、胸痹心痛等症狀。

白僵蠶,性辛、寒,歸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眩暈頭痛、肢體麻木、風濕痺痛等症狀。

奪關散,諸藥合用,共奏熄風定驚之功,為治療癲癇之良方。其藥性辛溫,走竄經絡,直達病所,迅速平息驚風,恢復神志。方中豬牙皁、細辛、雄黃均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之效,共奏溫陽散寒,祛風通絡之功;白芥子、麝香、白僵蠶均具有平肝息風、祛風化痰之效,共奏平肝熄風,止咳化痰之功。諸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奪關散的獨特療效,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癲癇、抽搐、痙攣等急症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牀效果。

綜上所述,奪關散是一劑中醫經典方劑,組成成分包括豬牙皁、細辛、雄黃、白芥子、麝香、白僵蠶,具有辛溫、發汗、解表、散寒、祛風、化痰、止痙之功效,主治癲癇、抽搐、痙攣等急症,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牙皂(去弦,炮焦)3個,細辛1錢,明雄8分,白芥子8分,寸香10分,僵蠶5個。
上為細末,備用。
以竹筒吹鼻,男左女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奪關散,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牙皂(去弦,炮焦)3個,細辛1錢,明雄8分,白芥子8分,寸香10分,僵蠶5個。 主治:發癇中痰,人事不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