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雄辛散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雄辛散主治寒邪客於經絡,致使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細辛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
- 通鼻竅:細辛亦有通鼻竅之功,可用於治療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雄辛散中常與其他通竅藥物配合使用,加強散寒通竅之效。
雄辛散中包含蓽茇,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止痛消積: 蓽茇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導滯之效。雄辛散主治寒凝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蓽茇可溫中散寒,化解寒邪,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 溫陽化濕,利水消腫: 蓽茇亦具溫陽化濕、利水消腫之效。雄辛散在某些情況下也用於治療寒濕困脾、水腫等症,蓽茇能溫陽化濕,利水消腫,輔助主藥發揮療效。
雄辛散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和臨牀用途。雄黃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硫化物,這使得其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散結的功效。它能有效對抗某些病理產物,特別是在風濕病和某些皮膚疾病的治療上,提供了一定的療效。
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也被認為能驅邪解毒,有助於改善身體的氣血運行,對於寒濕阻滯引起的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雄辛散作為一種方劑,透過結合雄黃與其他藥材,可以增強整體的藥效,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為廣泛。因此,雄黃的加入使得雄辛散具有了更好的療效和廣泛的適用範圍。這也是其成份設計中的重要考量之一。
雄辛散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 開竅醒神,化瘀止痛: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入心、脾、肝經,能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可有效穿透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改善局部組織的修復。
二、 引藥入藥,增強療效: 麝香藥性辛溫,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在雄辛散中,麝香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辛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雄辛散主要用於治療「惡蛇及瘋狗所傷」,即毒蛇咬傷與狂犬病(瘋狗咬傷)等毒性動物傷害。古代醫家認為此類外傷多屬「毒邪內攻」,需以辛香走竄、解毒辟穢之藥外敷或內服,以驅毒外出,防止邪毒內陷。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由四味藥組成,均具強烈走竄解毒之性,其配伍邏輯如下:
細辛
- 性辛溫,歸肺腎經,能「通竅散寒、祛風止痛」。
- 在本方中取其「開徹毛竅,通透經絡」之力,助藥效透達傷處,散除毒邪瘀滯。
蓽茇
- 性辛熱,歸胃經,傳統用於「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其辛辣之性可增強行氣活血之效,輔助疏通被蛇毒或瘋狗毒阻滯的氣血。
雄黃
- 性辛溫有毒,歸肝胃經,為傳統「解毒殺蟲」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能「解百毒」,尤擅治「蛇蟲犬傷」,可直接中和毒性,抑制毒邪蔓延。
麝香
- 性辛溫,歸心脾經,具「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之效。
- 藥性走竄力極強,能引諸藥直達病所,並「通閉結、散惡血」,破除毒邪鬱結。
三、全方協同作用
- 辛香透毒:細辛、蓽茇、麝香的辛溫特性,共奏開竅通絡之效,加速毒邪外散。
- 解毒辟穢:雄黃為主,搭配麝香,直接攻毒殺蟲,針對蛇毒或狂犬病毒。
- 酒引藥力:以酒送服,借助酒的辛散行血特性,增強藥效迅速布散全身。
四、中醫理論依據
此方符合「以毒攻毒」與「因勢利導」的治療思路:
- 辛溫走竄:毒蛇與瘋狗傷後,局部氣血閉阻,需以辛藥開泄,防毒攻心。
- 解毒定驚:雄黃鎮毒、麝香安神,古人認為可防毒邪內擾神明(如狂犬病發作的躁狂症狀)。
總結
雄辛散以「通絡解毒」為核心,針對動物咬傷的急症設計,體現古代中醫對毒性外傷「速開速解」的用藥特色,符合「外邪宜散」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細辛、蓽茇、雄黃、麝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好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辛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雄辛散, 出處:《瑞竹堂方》卷五。 組成:細辛、蓽茇、雄黃、麝香各等分。 主治:惡蛇及瘋狗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