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散

醒神散

XING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人方》卷一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4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3%
大腸經 21%
胃經 21%
心經 2%
腎經 2%
脾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醒神散」方劑中含有「豬牙皁」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開竅醒神: 豬牙皁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通經絡,溫陽之性可振奮心陽,有助於改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
  2. 祛風止痛: 豬牙皁亦具祛風止痛之效。其辛溫之性可驅散風寒,溫通經絡,可緩解頭痛、頭暈等症狀,進而達到醒神之目的。

因此,豬牙皁在「醒神散」方劑中,發揮開竅醒神、祛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神志昏迷、頭痛頭暈等症狀。

醒神散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辛溫解表,通竅開竅: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辛溫解表、通竅開竅之效。醒神散主治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細辛可溫通經絡,開竅醒神,助藥力達腦,改善神志不清之狀。
  2. 配合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細辛常與其他溫陽散寒、化痰開竅的藥材配合使用,如川芎、白芷等,共同發揮醒神開竅之功效。例如,細辛與川芎配伍,可增強散寒通竅之效,更能有效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醒神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症候

  1. 中風昏愦:指因風邪閉阻清竅,導致神志昏蒙、意識不清。
  2. 不省人事:屬重度意識障礙,反映陰陽氣血逆亂,心神失守。
  3. 口噤不語:風痰壅塞經絡,口腔與舌體失於濡養,致牙關緊閉、言語不能。

此方適用於「閉證」初期(邪實內閉,氣機驟滯),強調「神明猶醒者可治」,說明其針對 痰濁、風邪閉竅 所致的功能性障礙,若已至「神氣散」的脫證則無效。


組成藥物的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牙皂(炙,去皮)

  • 性味歸經:辛鹹溫,入肺、大腸經,具強烈刺激性。
  • 作用機理
    • 祛痰開竅:辛溫走竄,能滌蕩頑痰,尤善通利呼吸道與鼻竅。
    • 物理刺激:煨炙後減其峻烈性,保留刺激鼻黏膜的作用,引嚏以 開泄肺氣(肺主一身之氣,氣行則痰消竅通)。

2. 北細辛(焙燥)

  • 性味歸經:辛溫,入心、肺、腎經,芳香宣透。
  • 作用機理
    • 溫通陽氣:辛香之性可直達三陰,助陽氣上升於頭面。
    • 協同透竅:與牙皂相配,強化 宣散風寒、醒腦開閉 之力,針對風寒或痰濕閉阻清竅。

方劑配伍與治療原理

「吹鼻取嚏」的關鍵設計

  • 嚏法與氣機升降
    中醫認為「嚏為肺氣所發」,強力噴嚏可瞬間 宣通肺氣,肺主一身之氣,氣機通暢則痰濕風邪得散,閉阻的頭面九竅(如口、鼻、耳)得以開通。
  • 判斷預後
    • 有嚏者:代表正氣尚存,肺氣未絕,能響應藥物刺激,故可治。
    • 無嚏者:預示正氣渙散,臟腑功能衰竭(九竅閉、神氣散),屬危候。

從「風痰閉竅」論治

此方著眼於 痰濁與風邪結合 的病機:

  • 牙皂專攻痰壅,細辛散風通陽,二者皆以辛溫之性 破陰凝、開陽氣,符合「辛走竅」的治療原則。
  • 局限於外用的「吹鼻」途徑,直達病所,避免內服傷正,適用於急症處理。

總結

醒神散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思維,以 物理刺激(取嚏)結合藥物特性(辛溫開竅),迅速解除閉塞、喚醒神識。其效取決於患者正氣存否,設計簡潔而邏輯嚴密,反映古代對「氣機閉郁」與「外治急救」的深刻理解。

傳統服藥法


牙皂1錢(炙,去皮),北細辛1分(焙燥)。
透竅,開關醒神。
上為極細末。
吹鼻取嚏。神明猶醒者可治;無嚏則九竅閉,神氣散者不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醒神散,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牙皂1錢(炙,去皮),北細辛1分(焙燥)。 主治:透竅,開關醒神。主治:中風昏憒,不省人事,口噤不能言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