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皂散
YA Z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熱 (2.78)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牙皁散」方劑中包含「豬牙皁」,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豬牙皁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牙齦腫痛、口臭、牙齦出血等症狀。
- 燥濕止癢,殺蟲止癢:豬牙皁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作用,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牙齦瘙癢、口腔潰瘍等症狀。此外,豬牙皁也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癢作用,可用於治療因蟲蛀所致的牙痛。
總而言之,豬牙皁在「牙皁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牙齒及口腔相關的炎症和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牙皁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古籍論述
「牙皁散」在古代醫籍中屢見記載,其主治病症雖不盡相同,但均指向「氣滯」、「痛」等病機,體現了其獨特的治療作用。以下針對不同醫家論述進行分析:
- 《醫學從眾錄》: 該書將「牙皁散」歸於「五臌神方」,說明其在治療腹部脹滿的病症中具有一定療效。結合其「喜浮大,忌虛小」的用藥原則,推測其適用的「臌」應為實證,而非虛證。
- 《景嶽全書》:張介賓明確指出「牙皁散」主治「胃脘痛劇,諸藥不效者,服此如神」。這表明牙皁散專攻頑固性胃痛,尤其是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時,更顯其獨到之處。 此外,該書亦提及「牙皁散(新因二七,結氣)」,更進一步闡述其治療因「氣結」導致之疼痛的功效。
- 《古今醫統大全》:徐春甫則記載「牙皁散」用於治療「偏正頭風痛」,並明確指出其組成為「豬牙皁角、香白芷、白附子」。此用法與前述治療胃脘痛的功效有所不同,但仍可見其治療「痛」的共性。
組成成分分析
結合上述古籍記載,可分析牙皁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 豬牙皁:作為方劑的主藥,豬牙皁具有「開竅醒腦、化痰止咳」的作用。《景嶽全書》指出「牙皁散(新因二七,結氣)」,也表明其疏通氣機,破結散滯的功效。在胃痛的治療中,可能透過疏通胃腸氣機,消除氣滯,達到止痛的目的。此外,豬牙皁的開竅作用,可能也與治療頭痛有關。
- 香白芷:香白芷具有散風止痛、解表散寒的作用。《古今醫統大全》將其與豬牙皁同用,說明其在治療頭痛方面有協同作用,可能用於改善風邪侵襲或經絡不通引起的頭痛。
- 白附子:白附子具有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作用。《古今醫統大全》將其用於頭痛的治療,表明其能針對風痰阻滯所致的頭痛。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分析,牙皁散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
- 疏通氣機:豬牙皁是核心藥物,擅長疏通氣機,破結散滯,可以解除胃腸道或頭部經絡的氣機阻滯,達到止痛的目的。
- 祛風止痛:香白芷和白附子均具有祛風止痛的作用,可針對風邪侵襲引起的頭痛,起到祛除外邪,緩解疼痛的作用。
- 化痰散結:豬牙皁、白附子都具有化痰散結的作用,可消除因痰濁、氣結導致的疼痛。
綜上所述,「牙皁散」的主治功效雖涉及胃脘痛、偏正頭痛、腹部脹滿等不同病症,但其治療核心均為疏通氣機,祛風止痛,化痰散結,針對「氣滯」所導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療效。然而,其具體適用病症仍需根據臨牀表現,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牙皂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豬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各等分。 主治:雀斑。
牙皂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牙皂(燒存性,以煙將盡爲度)。 主治:胃脘痛劇,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