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涎膏

CONG X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蔥涎膏中加入豬牙皁的主要原因有二:

  1. 增強去腐生肌效果: 豬牙皁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蔥白、生薑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壞死組織脫落,並抑制細菌感染,增強藥膏的去腐生肌效果。
  2. 改善膏藥質地: 豬牙皁具有潤滑性,加入後能使膏藥變得更加柔軟,易於塗抹於患處,並能更好地與皮膚接觸,發揮藥效。同時,豬牙皁也能使膏藥更容易從傷口上剝離,減少對傷口的二次傷害。

蔥涎膏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其藥性強勁,可溫陽散寒,驅除體內寒氣,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蔥涎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烏頭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溫散寒邪、止痛消腫之效,起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蔥涎膏」主治功效分析

蔥涎膏,以蔥白、牙皁、羊脂油為主要成分,其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的應用範圍廣泛,不僅限於嬰幼兒疾病,亦涉及其他病症。

主治功效

綜合古籍記載,蔥涎膏的主要功效可歸納如下:

  1. 治療嬰幼兒初生疾患:
    • 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這是蔥涎膏最主要的應用。嬰兒出生後,因肺氣壅滯,導致鼻塞、呼吸不暢,影響吸吮乳汁,蔥涎膏可有效緩解此症狀。《世醫得效方》、《幼幼新書》、《証治準繩‧幼科》皆有相關記載。
    • 囟風傷寒: 幼兒因囟門未閉合,易受外邪侵襲,出現鼻塞、呼吸急促、吃乳困難等症狀。蔥涎膏可貼於囟門,有助於疏通氣機。《幼幼新書》中茅先生方即是此類應用。
    • 初生不大小便: 蔥涎膏亦可應用於新生兒大小便不通,可貼於臍下,促進排泄。《幼幼新書》有此記載,並與豆豉膏同用。
  2. 治療耳疾:
    • 耵聹塞耳聾: 《奇效良方》記載蔥汁調藥灌耳可治耵聹阻塞導致的耳聾,而《證治準繩‧雜病》將蔥涎膏列為外治耳疾的藥方之一。
  3. 其他病症:
    • 急心痛,牙關緊閉: 《本草簡要方》記載,蔥涎膏可經口灌送入喉,治療急心痛導致的牙關緊閉,甚至可使腹內蟲病化為黃水而排出。
    • 內痔:《祕傳外科方》提及,蔥涎膏可作為治療內痔的用藥之一,搭配其他藥物使用。
    • 腮腫:《幼幼新書》中提到,蔥涎膏可貼敷於腮腫處,作為治療詐腮風壅的輔助用藥。
    • 胎驚疳氣: 《幼幼新書》中提及,可將蔥涎膏貼於外腎,治療胎驚疳氣導致的夜啼或腎部上吊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蔥涎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成分的藥理作用:

  1. 蔥白:
    • 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蔥白性溫,味辛,能發散體表風寒,促進陽氣運行。對於肺氣壅滯導致的鼻塞、呼吸不暢,蔥白能助其宣通肺氣,緩解症狀。
  2. 牙皁:
    • 開胃消食,化痰止咳: 牙皁性溫,味辛,有消積化痰的作用。在治療嬰兒乳食不下時,可幫助消化,去除胸膈痰濁。
  3. 羊脂油:
    • 潤燥養顏,潤滑腸道: 羊脂油性潤,可滋潤乾燥,潤滑腸道,幫助大便排出。此外,其亦可作為膏劑的基質,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綜合而言,蔥涎膏的主要治療原理為:通過蔥白的發散宣通之性,牙皁的化痰消積之功,配合羊脂油的滋潤作用,達到宣肺開竅、化痰通滯、疏通腸道,從而緩解嬰幼兒鼻塞、乳食不下、大小便不通等症狀。 在其他病症的應用上,蔥涎膏多作為外敷之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輔助其他內服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蔥涎膏的應用多以局部外敷為主,少有內服。在古代醫家的經驗中,其在治療嬰幼兒疾病方面療效顯著,在其他疾病的應用上,則多為輔助或應急之用。

傳統服藥法


牙皂、草烏。
上用蔥涎搗成膏。
貼囟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鼻塞神經性厭食症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蔥涎膏,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牙皂、草烏。 主治:嬰兒初生,肺壅鼻塞,乳食不下。

蔥涎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三。 組成:豬牙、皂角、天南星、赤小豆各等分。 主治:小兒囟風傷寒。

蔥涎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吉氏家傳方》。 組成:蔥葉7條,豬牙皂角(爲末,去皮)7條。 主治:嬰兒初生3-5日,鼻塞氣急,飲乳之時啼叫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