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容散

正容散

ZHENG R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大腸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腎經 16%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正容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痤瘡、溼疹等。
  2. 消腫止痛:豬牙皁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減輕皮膚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此外,豬牙皁還具有潤膚、去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皮膚狀態,使之光滑細膩。因此,在「正容散」方劑中加入豬牙皁,可以起到綜合性的美容效果。

正容散中加入白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美白潤膚:白梅性酸,味甘,入肺、肝經,具有生津止渴、解毒消腫、潤澤肌膚的功效。其富含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淡化色斑,使肌膚白皙細膩。
  2. 清熱解毒:白梅性涼,能清熱解毒,尤其適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問題,如痘痘、暗瘡等。其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膚色,使面色紅潤有光澤。

總之,正容散中加入白梅,充分利用其美白潤膚、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膚質,達到美容養顏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正容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正容散首載於《醫宗金鑒》,主治「雀卵斑(黑乾)」,即今所謂「黃褐斑」或「面部色素沉著」。此類斑點多與風邪外襲、氣血失和、痰濕滯絡或肝鬱血瘀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此方通過外用洗面,能「祛風化痰、散結消斑」,改善面部黯沉。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櫻桃枝

    • 性味苦辛溫,歸肝經。
    • 《本草綱目》載其能「潤膚,除熱毒」。民間外用多取其活血通絡、散風透表之效,或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散瘀滯。
  2. 紫萍(浮萍)

    • 性辛寒,歸肺經,傳統以發汗解表、祛風透疹見長。
    • 《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暴熱身癢」,其輕揚之性可能幫助疏散肌表風熱,減輕面部色素沉積。
  3. 牙皂(皂莢)

    • 辛咸溫,具刺激性,能「通竅、滌痰、殺蟲」。
    • 外用可去垢潔膚,亦能開泄毛孔、促進藥滲透,古人認為其辛散之力可「破結滯」,化解痰瘀所致的斑點。
  4. 白梅肉(鹽漬梅肉)

    • 酸澀鹹平,具收斂軟堅之效。
    • 《本經逢原》指其能「消癰腫,除惡肉」,局部外用或可淡化色斑,平衡過度分泌的皮脂。
  5. 鷹糞白(《醫宗金鑺》加味)

    • 古代視為「消積祛斑」要藥,性甘寒。
    • 《千金方》等多部典籍記載其治「面皯(黑斑)」,可能含酵素或礦物質成分,具溫和剝脫作用。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透表:浮萍、櫻桃枝均具輕揚之性,可疏散肌表風熱邪氣,改善「風邪鬱於皮膚」所致的黯沉。
  2. 滌痰通絡:牙皂辛烈走竄,能化痰通絡,搭配櫻桃枝活血,針對「痰瘀互結」導致的斑塊。
  3. 軟堅消斑:白梅收斂軟堅,鷹糞白化瘀消積,共同分解局部沉著的色素。
  4. 潔膚去垢:牙皂與白梅的酸鹹之性,可清潔毛孔、代謝角質,輔助藥物吸收。

此方體現「以外治內」思路,透過透表、散結、潔膚三層作用,調和局部氣血,符合古代「面斑多由風痰」的病機觀。

傳統服藥法


櫻桃枝、紫萍、牙皂、白梅肉。
研和。
日用洗面。
《醫宗金鑒》本方用法:兌鷹糞白三錢共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正容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 組成:櫻桃枝、紫萍、牙皂、白梅肉。 主治:雀卵斑(黑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