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神散中加入白梅,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生津止渴的功效。白梅味酸、甘,性涼,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斂肺止咳等作用。
白梅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多種疾病,例如熱病、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同時,白梅的生津止渴作用可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
因此,白神散中加入白梅,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和生津止渴功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神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 中風或吐瀉後,牙關緊閉(緊噤),導致藥物無法餵服之緊急情況。
[病機與適應症解讀]
- 牙關緊噤:古代中醫認為此症多因風痰壅塞經絡,或陰陽氣機逆亂(如中風、吐瀉脫液後)導致筋脈拘急,下頷開合失司。
- 緊急處理需求:此方用於「開關」急救,使牙關鬆弛後,方能灌服後續治療藥物,屬「外治法」中的應急措施。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 白梅末:即熟梅(烏梅)加工製成之粉末,或指自然凋落之白梅(未成熟梅實)乾燥研磨。
[中醫理論推論其作用]
- 酸味收斂與生津開噤:
- 《本草綱目》載烏梅「酸澀,能醒睡,治悶」,其酸味具雙向調節作用,既可收斂耗散之津液(吐瀉後防脫),又能刺激唾液分泌(「酸生津」),反射性鬆弛牙關肌肉。
- 局部刺激經絡:
- 揩牙(塗擦牙齦)直接作用於「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循行處,酸味藥性可能通過經絡傳導,緩解頷部筋脈攣急。
- 穢濁開竅:
- 梅實氣味清香而帶刺激,古代經驗認為其能「辟惡氣」,風痰壅塞時,局部外用可醒神開竅。
[現代科學角度推測]
- 梅肉含枸櫞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塗抹口腔黏膜或能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唾液分泌,間接緩解肌肉痙攣。
方劑特色與邏輯
- 簡便急救:單味藥外用,避開口服障礙,符合中醫「急則治標」原則。
- 酸斂與疏泄並行:酸味既固脫(防吐瀉傷陰)又開噤(解攣急),體現中醫「一味多用」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梅末不拘多少。
揩牙。立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白梅末不拘多少。 主治:中風或吐瀉,牙關緊噤,下藥不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