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飲子

白梅飲子

BAI MEI YIN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梅飲子中包含白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暑: 白梅性味甘酸,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等功效。對於夏季暑熱所致的煩渴、口乾舌燥、中暑發熱等症狀,白梅能有效緩解。

二、和胃止嘔: 白梅還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暑熱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氣不和、嘔吐、噁心等症狀。

因此,白梅飲子中加入白梅,不僅能清熱解暑,也能和胃止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梅飲子》為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痢不止」。以下從其傳統功效主治、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針對「血痢」而設。血痢乃痢疾之一類,特徵為下痢夾雜膿血,多因濕熱毒邪蘊結腸道,損傷血絡,或脾虛不攝血所致。《白梅飲子》以單味白梅為君,配合鹽、蠟茶、醋等輔助,具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熱毒或虛損引起的血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梅(去核)
    白梅為梅實鹽漬而成,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經。其核心功效為:

    • 收斂止血:酸澀之性可斂腸止瀉,固攝血液,緩解血痢下血。
    • 清熱解毒:梅肉能解熱毒,尤適用於濕熱蘊結腸道之證。
  2. 鹽水研爛
    鹽味鹹,性寒,能:

    • 清熱涼血:輔助白梅清解腸道熱毒。
    • 軟堅散結:緩解腸道氣血壅滯,助邪外出。
  3. 蠟茶(即陳年茶葉)
    茶葉苦寒,具:

    • 清熱燥濕:化解腸道濕熱,減少膿血分泌。
    • 消積止痢:茶葉單寧酸可收斂腸黏膜,減輕炎症。
  4. 醋湯沃服
    醋味酸,性溫,能:

    • 收斂固脫:增強白梅止瀉止血之效。
    • 行氣活血:防過度收斂導致氣滯,兼緩解腹痛。

三、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酸收為主,清熱為輔」:

  • 酸澀收斂(白梅、醋):直接止瀉止血,針對標證。
  • 清熱解毒(鹽、蠟茶):清除腸道濕熱毒邪,針對本因。
  • 協同增效:鹽水助白梅研爛,增強藥性釋放;蠟茶與醋湯為載體,兼引藥下行至腸道。

四、治療原理推論

血痢病機多屬「正虛邪戀」,此方通過:

  1. 收斂固澀:減少腸道出血與黏液分泌,緩解症狀。
  2. 清熱化濕:抑制濕熱毒邪,消除炎症根源。
  3. 調和氣血:酸收兼行氣,避免留瘀,適合輕中度血痢。

總結

《白梅飲子》簡便廉驗,體現古人「藥專力宏」之思維,針對血痢「熱毒傷絡」或「脾不統血」之證,以酸收為綱,兼顧清解,符合中醫「急則治標」與「標本同治」原則。

傳統服藥法


白梅1枚(去核)。
鹽水研爛,合蠟茶醋湯沃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白梅飲子,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白梅1枚(去核)。 主治:血痢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