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湯

金錢湯

JIN QIAN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14%
心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脾經 12%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錢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瀉火涼血 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瀉肝火、降胃火。金錢湯常用於治療 熱毒熾盛 所致的各種熱性病症,例如高熱、口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黃連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 抑制病邪,使熱邪消散,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此外,黃連還能 抑制細菌生長,對於某些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金錢湯為一方經典中醫處方,其中包含白梅作為重要成分之一。白梅,即經過加工的青梅,性酸、甘、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在中醫藥理中具有斂肺、澆腸、生津、安蛔之功。金錢湯旨在治療因熱毒內盛所致之諸般疾患,如黃疸、濕熱瀉痢等症。白梅在此方中的應用,正因其能清熱解毒,斂肺止瀉,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利濕效果。此外,白梅還能調節胃腸道功能,增進食欲,對改善患者因病所致的消化不良亦有裨益。因此,白梅在金錢湯中的加入,不僅強化了方劑對熱毒濕邪的清除能力,更全面照顧到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體現了中醫藥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特色。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錢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眼弦赤爛」,即現代所稱的睑緣炎,因脾濕蘊熱、濕熱相搏,上攻胞睑所致。其症見眼瞼邊緣紅赤潰爛、羞明流淚,濕熱黏膩,好發於春夏濕熱季節。方中強調「春夏爛者用本方」,推測其針對濕熱偏盛之時令特點,以清熱化濕、斂瘡止爛為核心。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推論

  1. 古銅錢(生鏽者)

    • 傳統認為,銅綠(銅鏽)具「杀虫、斂瘡、腐蝕惡肉」之效,如《本草綱目》載銅綠可「治風眼赤爛」。其微量礦物質或可收濕斂瘡,針對睑緣濕爛潰瘍。
  2. 黃連(研末)

    • 苦寒清熱燥濕,為「濕熱火鬱」要藥,直折脾經濕熱上攻之勢。現代藥理亦證實其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睑緣常見之細菌或真菌感染。
  3. 白梅乾(自落者)

    • 白梅為未成熟梅實鹽漬而成,酸澀收斂,《本草備要》言其「清熱解毒,生津止爛」。其酸性成分可能調節局部pH值,協同銅鏽斂瘡,並改善濕爛滲液。
  4. 老酒煎煮

    • 酒性辛散,助藥力上行頭目,兼行氣血以通滯。煎煮後冷用,避其溫熱之性,反取酒製後增強藥物溶出與滲透之效。

綜合機理
此方以「清熱(黃連)+斂瘡(銅錢、白梅)+載藥上行(酒)」為框架,從濕熱病機切入:

  • 黃連清解濕熱根源;
  • 銅鏽局部斂瘡,或形成微量收斂防腐層;
  • 白梅酸收固澀,減少滲出;
  • 老酒為溶媒兼引經,使藥效達病所。全方側重外用局部處理,與「脾濕內蘊」之整體病機內外呼應。

:古人用銅錢鏽須謹慎,現代可考證其安全性後,或尋替代藥(如銅綠粉)。然其組方思路對濕熱型外眼病仍有啟發。

傳統服藥法


古錢(即老銅錢生鏽者)7個,黃連(研末)2錢,白梅乾5個(梅自落者為白梅)。
用老酒2小盞,於瓷罐內煎至半盞。
至夜時冷可洗用,1日2次。不過3-4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錢湯, 出處:《銀海精微》卷上。 組成:古錢(即老銅錢生鏽者)7個,黃連(研末)2錢,白梅乾5個(梅自落者爲白梅)。 主治:眼弦赤爛。因脾土蘊積濕熱,不能化濕,濕熱之氣相攻,傳發於胞瞼之間,致使羞明淚出,含在瞼胞之內,致使眼弦赤爛。春夏爛者用本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