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喉散

CHUI HO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學真傳》卷七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5%
心經 24%
胃經 6%
三焦經 6%
脾經 5%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吹喉散中加入珍珠,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功效。吹喉散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生瘡等熱毒症狀,珍珠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咽喉疼痛。
  2. 鎮心安神: 珍珠亦具鎮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咽喉疼痛引起的煩躁不安。吹喉散中加入珍珠,不僅可清熱解毒,亦可鎮心安神,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吹喉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一、清熱解毒: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功效。吹喉散主治喉痹、咽痛等症,牛黃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咽喉炎症。

二、開竅醒神:牛黃入心經、膽經,可開竅醒神,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吹喉散可用於治療風寒、風熱導致的喉嚨疼痛,而牛黃則可改善患者神志不清、頭昏腦脹等症狀。

吹喉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灼熱、疼痛等症狀,尤其適合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

二、芳香開竅,通鼻竅: 冰片氣味芳香,可直達鼻竅,具有開竅通鼻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並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

因此,吹喉散中加入冰片,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還可以芳香開竅,通鼻竅,對於治療咽喉腫痛、鼻塞不通等症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

吹喉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吹喉散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青黛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炎症,消腫止痛,改善咽喉不適。
  2. 清利咽喉,利咽開音: 青黛能清利咽喉,利咽開音,改善聲音嘶啞、失音等症狀。吹喉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利咽開音的中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咽喉疾病的目的。

吹喉散中包含人中白,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人中白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吹喉散作為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的方劑,人中白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咽喉部位的炎症,緩解疼痛。
  2.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人中白亦具備疏風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人中白能散寒止咳,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咽喉不適。

總之,人中白在吹喉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等多重功效,為治療咽喉腫痛提供了有效的藥效支持。

吹喉散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之效。吹喉散主治風熱犯肺,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而薄荷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咽喉炎症,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其二,薄荷芳香揮發油能刺激鼻黏膜,促進鼻腔分泌物排出,有助於通鼻竅,解除鼻塞,並能有效緩解頭昏腦脹等不適。吹喉散中加入薄荷,不僅能改善咽喉疼痛,更能起到通鼻開竅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吹喉散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孩兒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吹喉散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嘶、咳嗽等症狀,孩兒茶可以有效緩解咽喉部的炎症反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化痰止咳:孩兒茶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吹喉散中加入孩兒茶,可以幫助痰液的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孩兒茶的清熱解毒和化痰止咳功效,使其成為吹喉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吹喉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吹喉散」是一種歷史悠久且應用廣泛的中藥方劑,以其迅速緩解咽喉腫痛、閉塞不通等症狀而聞名。根據多部古代醫學典籍的記載,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功效

綜合各古籍所述,吹喉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類病症:

  1. 咽喉腫痛、閉塞不通: 包括各種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乳蛾)、喉痹等,表現為咽喉紅腫熱痛、吞嚥困難、聲音嘶啞、呼吸不暢,甚至氣塞不通。例如《幼科釋謎》、《葉氏錄驗方》、《濟陽綱目》、《仁齋直指方論》、《幼科証治準繩》等均記載其治療咽喉腫痛、氣塞不通之功。
  2. 口舌生瘡: 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吹喉散可治「三焦大熱,口舌生瘡」。
  3. 懸癰: 即現代醫學的懸雍垂炎,《濟陽綱目》、《喉科大成》均指出吹喉散可治療懸癰、懸雍垂腫。
  4. 其他: 部分文獻還提及吹喉散可用於治療乳蛾、痄腮(腮腺炎)、喉風痰塞、重舌、木舌等,如《滇南本草》、《瘍醫大全》。
  5. 痘瘡喉痛:《醫方類聚》記載吹喉散可治痘瘡喉痛。

治療原理

吹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閉」等法則,結合方劑中各藥物的藥性進行分析:

  1. 清熱解毒: 咽喉腫痛多因外感風熱、內蘊熱毒,或虛火上炎所致。吹喉散中多數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如牛黃、青黛、人中白、山豆根、黃連、黃芩等,能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其中,牛黃、青黛等還能涼血消腫,進一步緩解腫痛。
  2. 消腫散結: 咽喉腫脹、閉塞是主要病理表現。方劑中常使用消腫散結的藥物,如冰片、硼砂、明礬、膽礬、朴硝、牙硝等。冰片、硼砂除了清熱解毒,還能消腫止痛;礬類、硝類藥物多具有收斂、燥濕、軟堅散結的作用,能消除局部腫脹,通暢咽喉。
  3. 利咽開閉: 為了迅速緩解咽喉閉塞、呼吸困難的症狀,方劑中常配伍利咽開閉的藥物,如薄荷、射干、殭蠶等。薄荷疏風清熱,利咽喉;射干、殭蠶能祛風痰、利咽喉,有助於打開閉塞的氣道。
  4. 祛痰: 痰涎壅盛也是咽喉疾病的常見症狀,特別是喉風痰塞。吹喉散中常使用祛痰藥物,如全蠍、雄黃、枯白礬等,有助於清除痰涎,保持呼吸道通暢。
  5. 引藥直達病所: 吹喉散採用「吹」的給藥方式,可使藥物直達咽喉病灶,迅速發揮藥效,這也是其起效快、療效顯著的重要原因。

方劑組成及藥物配伍

吹喉散的組成並非固定不變,不同醫家、不同典籍記載的配方略有差異。常見的藥物包括:

  • 清熱解毒藥: 珍珠、牛黃、青黛、人中白、山豆根、黃連、黃芩、生甘草等。
  • 消腫散結藥: 冰片、硼砂、明礬、膽礬、朴硝、牙硝等。
  • 利咽開閉藥: 薄荷、射干、殭蠶等。
  • 祛痰藥: 全蠍、雄黃、枯白礬等。
  • 其他: 訶子、牛蒡子、兒茶、熊膽、巴豆、銅青、輕粉、蒲黃等。

藥物配伍方面,常以清熱解毒藥為主,配伍消腫散結、利咽開閉藥,並根據具體病情加入祛痰藥等。例如:

  • 《幼科釋謎》中的吹喉散以生甘草清熱解毒,朴硝消腫散結。
  • 《葉氏錄驗方》中的吹喉散則包含冰片、殭蠶、硼砂、牙硝,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閉於一體。
  • 《滇南本草》中的吹喉散則以射干、山豆根、硼砂、枯白礬、冰片、雄黃組成,兼顧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閉、祛痰等多重功效。
  • 《醫方類聚》中的吹喉散則以珍珠、牛黃、冰片、青黛、人中白、薄荷、孩兒茶組成。

總結

吹喉散作為一類經典的中藥外用方劑,以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閉的功效,廣泛應用於治療咽喉腫痛、閉塞不通等症狀,且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的特點。其治療原理是基於中醫的辨證論治,通過合理配伍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咽開閉等藥物,並採用「吹」的獨特給藥方式,使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治療作用。然而,由於不同醫家、不同典籍記載的吹喉散組成有所差異,故方劑的組成和功效也存在一定差異,使用時應根據藥材及原典,仔細辨證用藥。

傳統服藥法


青黛8分,龍腦8分,薄荷8分,飛淨雄黃3分,粉口兒茶5分,大梅片1分,月石3分,珍珠3分,犀黃1分5釐。
上為極細末,罐貯勿泄氣。
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乳腺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急性會厭炎咽喉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吹喉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銅綠、膽礬、白僵蠶、朴消各等分。 主治:咽喉閉塞。

吹喉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壁錢(燒存性)、枯白礬、發灰各等分。 主治:喉痹。

吹喉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膽礬、白礬、朴消、片腦、山豆根、辰砂、雞內金(焙燥)。 主治:一切咽喉腫痛,並喉舌垂下腫痛者。

吹喉散, 出處:《痘學真傳》卷七。 組成:珍珠3分,西牛黃2分,冰片2分,青黛4分,人中白4分,薄荷4分,孩兒茶4分。 主治:痘瘡喉痛。

吹喉散, 出處:《經驗廣集》卷二。 組成:大黑棗1個(去核,裝入下藥),五倍子1個(去蟲,研),象貝1個(去心,研)。 主治:咽喉18症。

吹喉散, 出處:《焦氏喉科枕秘》卷二。 組成:人中白2錢,硼砂5錢,青黛2錢,五倍子1錢,冰片5分,杉木炭1錢,六一散1錢。 主治:口內一切雜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