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蓯蓉杏仁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蓯蓉性溫,杏仁性微寒,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能調和蓯蓉與杏仁的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使藥效更溫和。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的作用。它能增強蓯蓉的滋陰補腎、潤腸通便功效,同時也能緩解杏仁的燥性,使其更易於吸收。
蓯蓉杏仁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之效。對於蓯蓉所具有的滋補腎陰、潤腸通便功效,杏仁能起到輔助作用,共同緩解肺燥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二、相輔相成:蓯蓉性溫,擅長補腎壯陽,而杏仁性涼,能起到中和蓯蓉的溫熱之性,避免燥熱上火。二者搭配,功效更顯著,既能補腎潤肺,又能溫而不燥,更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蓯蓉杏仁湯中加入蜂蜜,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量:
一、潤燥止咳:
蓯蓉性溫潤,善於滋陰潤燥,杏仁則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蜂蜜味甘性平,亦能潤肺止咳,與蓯蓉杏仁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潤燥止咳之效,尤適用於燥咳、乾咳等症狀。
二、增味宜人:
蜂蜜具有天然的甜味,可以改善蓯蓉杏仁湯的味道,使其更加甘甜可口,提高患者的服藥意願,利於藥效發揮。
蓯蓉杏仁湯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與杏仁的潤肺止咳、清熱化痰作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因燥熱引起的便祕、咳嗽等症狀。
- 滋陰補腎: 肉蓯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能補腎益精,滋陰潤燥。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失眠等症狀,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蓯蓉杏仁湯中加入肉蓯蓉,不僅可以增強湯劑的潤腸通便功效,更能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蓯蓉杏仁湯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蓯蓉杏仁湯,出自《醫學摘粹》,為一經典方劑。其組成包含甘草、杏仁、蜂蜜與肉蓯蓉四味藥材,主要針對「津虧木燥,大便艱難」之證。此方劑以潤腸通便為目的,兼顧津液之虧耗,以期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組成藥理分析
肉蓯蓉: 本方之主藥。其性溫,味甘鹹,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對於津液虧虛所致的腸道失潤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醫學摘粹》提到「白蜜蓯蓉並潤腸」,可見肉蓯蓉在本方中發揮其潤燥通便的核心作用。
杏仁: 味苦,性微溫。其主要作用為止咳平喘、潤肺止咳。《醫學摘粹》言「杏仁甘草助尤良」,意指杏仁與甘草在此方中共同輔助肉蓯蓉,進一步加強潤燥、通便之效,並可兼顧肺氣之宣發,使氣機得以順暢。
蜂蜜: 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解毒護胃之功。蜂蜜之甜潤,可緩和藥性之峻烈,並助長滋潤之效,對於津液虧損者,可補充津液,濡養腸道,使排便更為順暢。
甘草: 性平,味甘。功能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甘草在本方中主要起協調作用,能緩和藥性,並助益脾胃之氣,使藥力更為持久。
治療原理
《醫學摘粹》中提到「津枯腸燥,陰凝氣結,關竅閉結,是以便難。」,點明瞭本方所治療之病機,為「津虧木燥」。所謂「木燥」,在此並非單指肝之燥熱,而是指津液虧虛導致腸道乾燥,如同草木失水般枯槁,導致腸道蠕動無力,糟粕難以下行。
蓯蓉杏仁湯的治療原理在於:肉蓯蓉補腎陽,同時兼具潤腸之效,能夠直接補充腸道之潤滑劑,使糟粕易於排出。杏仁潤肺,肺與大腸相表裡,潤肺可間接助大腸通暢。蜂蜜與肉蓯蓉同具滋潤之功,共同補充津液之不足。甘草調和諸藥,防止過燥,使藥力平和。四藥合用,共奏潤腸通便、滋養津液之效,使得「木燥」得以潤澤,腸道得以恢復通暢。
總之,蓯蓉杏仁湯之主治,乃針對津液虧損,腸道乾燥所導致的大便艱難。其組方巧妙,以肉蓯蓉為主,輔以杏仁、蜂蜜,並以甘草調和,使藥效平和持久,達潤腸通便之目的。本方證屬虛實夾雜,但以虛為主,故宜選用溫潤之品,以補其不足,而非單純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津虧木燥、大便艱難者。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杏仁湯, 出處:《四聖心源》。 組成:甘草2錢,杏仁2錢,白蜜1兩,肉蓯蓉3錢。 主治:津虧木燥,大便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