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蜜膏

杏蜜膏

XING M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大腸經 26%
肺經 26%
胃經 9%
心經 9%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杏蜜膏中加入豬胰,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潤肺止咳功效: 豬胰富含蛋白質、脂肪、以及胰蛋白酶等物質,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消積的功效。與杏仁、蜂蜜等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更有效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提高藥物吸收率: 豬胰富含蛋白酶,可分解藥物成分,促進藥物在腸道中的吸收,提高藥物的療效。

因此,杏蜜膏中加入豬胰,既可增強藥效,又能提升藥物吸收率,對於咳嗽、痰多等症狀的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

杏仁在杏蜜膏方劑中,主要扮演著潤肺止咳的角色。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其所含的苦杏仁苷,經水解後產生氫氰酸,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此外,杏仁還能宣肺散寒,對於因肺氣不宣、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杏仁在杏蜜膏方劑中,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潤肺止咳、緩解咳嗽喘息等功效。

杏蜜膏中加入蜂蜜,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療效: 蜂蜜本身具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與杏仁、川貝等藥材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增強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2. 改善口感: 蜂蜜的甜味可以有效掩蓋藥材的苦味,使藥物更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從性。此外,蜂蜜還具有潤喉的作用,可以緩解服用藥物帶來的喉嚨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杏蜜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杏蜜膏主治「吐血」,屬中醫血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多因氣逆火旺、陰虛內熱或氣不攝血所致。此方通過潤肺止咳、健脾止血、溫中調氣之效,以達止血目的。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豬胰(1具,去膜)

    •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經。
    • 作用:古代用豬胰潤燥補虛,取其「以臟補臟」之效。其富含酶類,可助消化、潤肺止咳,改善肺燥咳嗽或咯血。
    • 原理:針對吐血因肺燥或脾虛者,潤肺以止咳,健脾以攝血。
  2. 臣藥:杏仁(去皮尖炒,2兩)

    •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
    • 作用: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炒製後減其寒涼,加強溫潤之性,助肺氣宣降。
    • 原理:肺氣逆亂可致血隨氣上而吐血,杏仁降氣止咳,間接止血。
  3. 佐藥:蜂蜜(熬熟,2兩)

    •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大腸經。
    • 作用:潤肺補中、緩急解毒,兼能調和藥性。
    • 原理:滋養肺脾之陰,緩解燥熱傷絡,配伍杏仁加強潤肺止咳之效。
  4. 使藥:木香、附子末(各2錢)

    • 木香:辛、苦、溫,行氣止痛,防滋膩礙胃。
    • 附子:辛、熱,溫腎助陽,引火歸元。
    • 原理:吐血若兼氣滯或虛寒,木香調氣,附子溫陽攝血,二者佐制豬胰、蜂蜜之膩,平衡藥性。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潤肺健脾、溫中止血」為核心:

  • 潤肺(豬胰、杏仁、蜂蜜)針對肺燥氣逆,止咳以防咯血;
  • 健脾(豬胰、蜂蜜)補中益氣,助脾統血;
  • 溫中調氣(木香、附子)防寒涼傷陽,兼行氣以助血行。

推測適用證型
可能用於「肺脾兩虛兼氣滯」之吐血,症見咳嗽氣短、血色淡紅、乏力倦怠,或稍夾虛寒者。然須辨明病因,非所有吐血皆宜。


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藥理論,未涉及現代藥理研究或臨床應用限制。

傳統服藥法


豬胰1具(用瓷器煮爛,冷水浸,去膜),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蜜(熬熟)2兩。
上為末,飯上蒸,加木香、附子末各二錢,和勻成膏。
每服半匙,酒1盞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膩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杏蜜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組成:豬胰1具(用瓷器煮爛,冷水浸,去膜),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蜜(熬熟)2兩。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