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菀煎丸
ZI WAN JIAN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6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8%
心經 8%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紫菀煎丸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宣肺止咳,化痰定喘: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定喘的功效。對於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紫菀能有效疏通肺氣,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功能。
- 補肺益氣,固護元氣:紫菀兼具補肺益氣之效,可增強肺臟功能,固護元氣,提升機體抵抗力。對於久咳傷肺、體虛乏力者,紫菀能有效補充肺氣,改善體質。
紫菀煎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肺氣鬱閉、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合用,能增強宣肺止咳的效果。
2. 潤肺燥咳: 杏仁還能潤肺燥咳,對於燥邪犯肺、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咽乾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與紫菀、桑白皮等藥物配合,能共同達到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
紫菀煎丸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進藥效:蜂蜜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搭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療效,使藥力更加顯著。
- 改善口感:蜂蜜具有甜味,可改善藥丸的口感,使藥物更容易服用,尤其對於兒童或老年人,能提高服藥的順從性,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此外,蜂蜜還具有黏合作用,有助於藥丸成型,更方便服用。
「紫菀煎丸」方劑中包含「酥」,是古方中常見的炮製手法,主要原因如下:
- 增強藥性: 酥製可以使藥材酥脆,更易於煎煮,同時可以降低藥材的燥性,使藥性更加溫和。紫菀性微寒,酥製後可以減輕其寒性,更適合溫熱體質的患者使用。
- 便於服用: 酥製後的藥材更容易研磨成粉末,方便製成丸劑,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和服用方便性,利於患者長期服用。
總而言之,「酥」在「紫菀煎丸」中起到調節藥性、提高藥效和方便服用的作用,是古方中常用的炮製方法。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紫菀煎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咳嗽積年不癒,胸膈乾痛不利」,屬久咳虛損、津液耗傷之證。症見:
- 咳嗽日久:肺氣耗散,宣降失常,痰濁或燥邪久滯。
- 胸膈乾痛:肺陰不足,津液不能濡潤上焦,發為乾痛。
- 氣道不利:久咳傷絡或痰黏難咯,致氣機窒塞。
此證關鍵在「燥」與「虛」,治需潤肺止咳、化痰通絡,兼顧滋養肺陰。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紫菀(去苗土)
- 性味歸經:辛甘微溫,入肺經。
- 作用:傳統用於「止咳化痰,潤肺下氣」。其辛散能開泄肺鬱,甘潤可滋養肺陰,溫而不燥,尤宜久咳兼肺燥者。
- 本方用意:針對「積年咳嗽」,化解肺中鬱滯,兼潤燥止咳。
臣藥:杏仁(去皮尖,麩炒微黃)
- 性味歸經:苦微溫,入肺、大腸經。
- 作用:苦降肺氣,溫潤散結,炒製後減其毒性而增潤性。
- 本方用意:助紫菀降氣化痰,與酥、蜜協同潤燥,解決「胸膈不利」。
佐使:白蜜、酥
- 白蜜:甘平質潤,能「補中緩急,潤燥解毒」。
- 酥(乳酥):甘微寒,具「益陰血,潤臟腑」之功。
- 配伍意義:
- 蜜、酥相合,滋肺陰、潤胸膈,直接緩解「乾痛」。
- 作為賦形劑,使藥效緩釋於咽喉,符合「含化咽津」之法,針對上焦局部乾燥。
製法與服法考量
- 慢火煎膏:使諸藥性味融合,質地稠厚,作用持久。
- 含化咽津:令藥效徐徐作用於肺系,潤澤氣道黏膜,尤適燥咳無痰者。
三、整體配伍思路
此方以「潤燥通絡」為核心:
- 潤肺:紫菀、杏仁、蜜、酥皆具潤性,共濟肺陰。
- 降氣:紫菀、杏仁一宣一降,調節肺氣壅滯。
- 緩急:蜜、酥滋養,直接緩解乾痛。
全方藥簡力專,適用於久咳耗氣傷津、肺燥失潤之證,體現「燥者潤之」「虛則補之」之則。
傳統服藥法
紫菀1兩(去苗土,搗羅為末),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搗,研如膏),白蜜4兩,酥2兩。
上藥都入銀器內,以慢火煎成膏。
每服半肥棗大,含化咽津,不拘時候。
忌酒面及豬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菀煎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紫菀1兩(去苗土,搗羅爲末),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别搗,研如膏),白蜜4兩,酥2兩。 主治:咳嗽積年不癒,胸膈乾痛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