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烏丸

DA CHUAN W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背疽方》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21%
脾經 21%
腎經 10%
胃經 6%
膀胱經 3%
肺經 3%
小腸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川烏丸」方劑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烏頭性溫熱,入厥陰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寒邪凝滯,經脈阻滯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烏頭能通經活絡,舒筋活血,可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痹痛、肢體麻木、筋骨痠痛等症。

因此,烏頭作為大川烏丸的組成藥物,能夠發揮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痛、通絡止痛的功效,治療寒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

大川烏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川烏性溫熱,有毒性,容易耗氣傷血,而當歸可補血活血,緩解川烏的毒性,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
  2. 調和藥性: 大川烏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痹痛,但川烏、草烏等藥性偏燥烈,容易傷及脾胃。當歸性溫和,能滋養脾胃,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及正氣,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大川烏丸方劑中使用赤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緩解川烏、草烏等毒性藥物帶來的熱毒瘀滯,防止其損傷機體。
  2. 清熱解毒: 川烏、草烏性熱,易傷陰耗血,而赤芍性寒,能清熱解毒,與川烏、草烏相配,可起到寒熱並濟、解毒消腫的作用。

因此,赤芍在[大川烏丸]方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還能增強其治療效果。

大川烏丸方中使用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蘇木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川烏、草烏等藥物搭配,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並減輕其毒性,使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增強療效,減輕毒性:蘇木還能與川烏、草烏等藥物產生協同作用,增強其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疾病的療效,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減輕川烏、草烏的毒性,使藥性更平和。

大川烏丸方中加入沒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活血止痛: 大川烏丸方以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爲主,而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辛溫走竄,可協同川烏、草烏等藥物,深入筋骨,緩解寒邪阻滯引起的疼痛。
  2. 引藥入經: 沒藥氣味芳香,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強的藥效。同時,其苦燥之性可與川烏、草烏相佐,避免藥力過於猛烈,有助於提高方劑的安全性。

「大川烏丸」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川烏等藥物,增強其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絡: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川烏性寒,若單獨使用容易寒凝經絡,加入乳香可引其入絡,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

大川烏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癱瘓等症狀。其組成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因為穿山甲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會造成經絡阻滯,引發疼痛和不適,而穿山甲的成分能夠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此外,穿山甲的龜甲尚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進而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改善運動功能。

然而,穿山甲現在被列為保護動物,其使用受到法律限制。因此,現代中醫在使用大川烏丸時,應考慮替代藥材,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與功效,以期發展出更為安全和有效的替代療法。

大川烏丸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痺止痛: 獨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痺止痛的功效,與大川烏、附子等藥物合用,可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2. 配合川烏,增強療效: 川烏性熱毒烈,獨活性溫,二者相配,可緩解川烏的毒性,並能協同作用,增強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獨活在川烏丸方劑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藥效,並增強安全性。

主治功效


大川烏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大川烏丸主要用於治療發背,以及癰疽、瘰癧等症。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大川烏丸具有以下功效:

  • 活經絡,生肌肉:發背等癰疽疾病常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肌肉壞死。大川烏丸中的當歸、蘇木、乳香、沒藥等藥材具有活血通絡、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修復受損組織。
  • 驅除餘毒:癰疽發作後,體內常殘留餘毒,大川烏丸中的烏頭等藥材具有排毒的作用,可加速毒素排出。
  • 活氣血,排宿膿,去風邪:烏頭、獨活等成分可以幫助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膿液排出。

古文分析

  • 《集驗背疽方》中提到,大川烏丸可用於治療發背,並且在疽疾已癒後,仍可服用大川烏丸以驅除餘毒,活氣血,生肌肉,排宿膿,去風邪。這表明大川烏丸不僅可以用於治療發背的急性期,還可以用於恢復期,以促進康復。
  • 《外科精要》中將大川烏丸與多種治療癰疽的方劑並列,說明大川烏丸是治療癰疽的常用方劑之一。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大川烏丸是一個以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排毒生肌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發背以及癰疽、瘰癧等症。它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修復受損組織,加速毒素排出,促進康復。

傳統服藥法


大川烏(生,去皮尖)1兩,當歸1兩,赤芍1兩,蘇木(銼,炒)1兩,沒藥(生用,別研)1兩,乳香1兩(別研),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2兩,獨活2兩。
活經絡,生肌肉。
上為細末,酒煮面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飲服3丸,每日3次。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川烏丸有毒,使用時要注意用量。
  • 大川烏丸不宜長期服用。
  • 大川烏丸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大川烏丸, 出處:《集驗背疽方》。 組成:大川烏(生,去皮尖)1兩,當歸1兩,赤芍1兩,蘇木(銼,炒)1兩,沒藥(生用,别研)1兩,乳香1兩(别研),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2兩,獨活2兩。 主治:活經絡,生肌肉。主治: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