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膏

QING GU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心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青果膏中添加山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山豆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青果膏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添加山豆根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2. 利咽止痛: 山豆根具有利咽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青果膏本身也具有利咽止痛的功效,添加山豆根可以加強其利咽止痛的效果,對於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青果膏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咽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除煩渴,並能利咽化痰,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而青果膏本身以青果為主,具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加上天花粉,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症狀。

青果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青果膏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加入麥門冬可進一步增強其滋陰潤肺之效,對於燥熱咳嗽、口乾咽燥等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緩解燥熱:青果膏中的某些藥材可能具有一定的燥熱之性,加入麥門冬可以起到中和燥熱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適合各種體質的人羣使用。

青果膏中加入訶子,主要原因在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其收斂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腹瀉,並能止咳化痰,緩解青果膏中其他藥材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同時,訶子能清熱解毒,幫助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等症狀,與青果膏中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青果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成分與功效:

青果膏由山豆根、天花粉、麥門冬及訶子四味藥組成,其配伍旨在針對咽喉不適及津液虧損等病症。

  • 山豆根: 此藥性味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針對咽喉腫痛、發炎等症狀,能有效清除熱毒,緩解疼痛不適。
  • 天花粉: 其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胃經。主要功能為生津止渴、潤燥化痰。能有效補充體內津液,改善口乾舌燥,並能化解因燥熱引起的痰液。
  • 麥門冬: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心經。具備養陰潤肺、清心除煩之功。能滋養肺陰,緩解因陰虛引起的乾咳、咽喉乾燥等症狀,並有助於清心除煩,改善心神不寧。
  • 訶子: 味苦澀,性平,歸肺、大腸經。其功能為降逆止嘔、和胃安神。能收斂肺氣,止咳,並能調和胃氣,緩解噁心嘔吐等不適,同時有助於穩定心神。

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青果膏主要針對「咽喉腫痛,失音聲啞,口燥舌乾」等症狀。其病機多為肺胃陰虛,虛火上炎,或外感熱邪侵襲肺胃所致。

治療原理分析:

青果膏的治療原理在於:

  1.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山豆根直入咽喉,清解熱毒,消腫止痛,是針對咽喉腫痛的關鍵藥物。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天花粉、麥門冬合用,能有效補充體內陰液,滋潤乾燥的肺部和咽喉,改善口乾舌燥、乾咳等症狀。
  3. 降逆止嘔,和胃安神: 訶子則能收斂肺氣,降逆止嘔,同時調和胃氣,使機體回復平衡狀態,亦有安神之效。

此方配伍巧妙,針對病因病機,標本兼顧。不僅能迅速緩解咽喉的炎症反應,同時能從根本上滋養陰液,改善體內陰虛狀態。四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利咽開音之功,能有效治療咽喉腫痛、失音聲啞、口燥舌乾等病症。

古籍應用佐證:

從《脈義簡摩》中「見證,速煎竹茹、車前汁或人青果膏,及以核磨汁,飲之」的描述可見,青果膏在古時亦被用於治療牙疳等症,可見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在不同病症中均有應用。雖然此處未明確指明咽喉不適,但從中亦可推斷,青果膏應用範圍廣泛,不僅限於咽喉不適,凡屬熱毒上炎,有津液耗損者,均可考慮使用。

心禪僧在《一得集》中雖未直接描述青果膏的功效,但提到「青果膏入礬末少許」,可見青果膏也常常與其他藥物合用,以加強其療效。文中提及的病患因飲酒及飲食厚味而導致病情復發,也側面印證了青果膏的治療針對性,即針對熱邪引起的咽喉不適,若不注意飲食,則可能導致病情復發。

總結:

青果膏以其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利咽開音的功效,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失音聲啞、口燥舌乾等症。其組方合理,針對病機,標本兼治,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古籍中的應用佐證也進一步說明瞭其臨牀價值。

傳統服藥法


鮮青果160兩,胖大海4兩,錦燈籠2兩,山豆根1兩,天花粉4兩,麥冬4兩,訶子肉4兩。
清咽止渴。
上切。
水煎3次,分次過濾後去滓,濾液合併,用文火熬煎,濃縮至膏狀,以不滲紙為度,每兩膏汁兌蜜1兩。每服3-5錢,溫開水調化送下,日2次。
忌辛辣動火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果膏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扁桃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咳嗽咽喉痛口乾口渴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青果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組成:鮮橄欖1600兩。 主治:清咽、止渴、化痰。主治:咽喉痛,口燥舌乾,咳嗽有痰,心煩胸滿。

青果膏,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鮮青果160兩,胖大海4兩,錦燈籠2兩,山豆根1兩,天花粉4兩,麥冬4兩,訶子肉4兩。 主治:清咽止渴。主治:咽喉腫痛,失音聲啞,口燥舌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