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乾漆湯

DA HUANG QIAN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4%
胃經 11%
脾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7%
小腸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乾漆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方中以大黃瀉熱通便,以緩解燥熱引起的便祕、腹痛等症狀。
  2. 引藥下行:大黃具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方中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增強藥效。乾漆為峻下藥,性寒,味苦,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但其力猛,需大黃引導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所,發揮最佳療效。

大黃乾漆湯的組成中包含乾漆,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攻毒瀉熱:乾漆性寒,具有攻毒瀉熱之效,可清除體內熱毒,尤其是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與大黃配伍,可增強其瀉熱通便的功效,並能驅散熱毒,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目的。
  2. 活血化瘀:乾漆入血分,能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與大黃的通便作用相結合,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大黃乾漆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大黃乾漆湯主治熱毒熾盛,血分瘀熱,症狀如發熱、便祕、口渴、舌紅苔黃等。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毒對血分的損傷,達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2. 滋陰潤燥:大黃乾漆湯中乾漆有毒性,容易耗傷陰津。生地黃可滋陰潤燥,緩解乾漆的燥熱之性,保護津液,防止燥邪傷陰。同時,生地黃還能滋潤腸道,有助於緩解便祕,配合大黃瀉下通便,更為平和。

大黃乾漆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寒熱,緩解腹痛:大黃性寒,乾漆性溫,二者合用可瀉熱通便,但易傷脾胃。桂枝性溫,能調和寒熱,緩解大黃乾漆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能溫通經脈,緩解腹痛。
  2. 溫陽化氣,促進排泄:桂枝具有溫陽化氣、疏通經絡的作用。大黃乾漆瀉下通便,但易導致氣機鬱滯。桂枝溫陽化氣,能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大黃乾漆的排泄作用,避免停滯腸道。

大黃乾漆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造成脾胃虛寒。乾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大黃對脾胃的寒涼之性,避免因寒邪阻滯而加重病情。
  2. 調和藥性:乾漆性燥,易傷津液,而乾薑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乾漆燥烈傷津。同時,乾薑還能促進大黃的瀉下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大黃乾漆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產後新血不止,腹中疼痛等症狀。

大黃乾漆湯的組成包括:

1.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等功效。

2.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瀉下攻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

3.乾漆: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止血、止痛活絡的功效。

4.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益氣生津的功效。

下面分別介紹各味藥材的功效:

  • 桂枝: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項疼痛、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大黃: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瀉下攻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狀。

  • 乾漆:乾漆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止血、止痛活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

  • 生地黃: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狀。

總之,大黃乾漆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產後新血不止,腹中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乾漆2兩,乾地黃2兩,桂心2兩,乾薑2兩。
以水3升,清酒5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血當下。若不愈,明旦服1升。滿3服,病無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之功,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經散寒之功,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乾漆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大黃2兩,乾漆2兩,乾地黃2兩,桂心2兩,乾薑2兩。 主治:新産後有血,腹中切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