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麝犀丹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一、傳統觀念: 犀角自古被視為珍貴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開竅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中風、吐血等症狀。在古代醫學觀念中,犀角被認為是治療這些疾病的特效藥。
二、藥理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犀角含有角蛋白、膽固醇等物質,具有抗炎、鎮痛、抗菌等藥理作用。部分研究顯示,犀角提取物可能對某些疾病具有治療效果,但目前證據不足,尚需進一步研究。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國際上已禁止犀角貿易,因此麝犀丹中的犀角應以其他藥材替代,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
麝犀丹方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通絡活血: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痙攣等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導致的疾病。
二、 解毒消腫: 烏梢蛇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毒素積聚、腫脹疼痛等病症,進一步提升麝犀丹的療效。
麝犀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的功效。麝犀丹多用於治療風痰阻絡,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有效平息肝風,改善頭昏腦脹,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 通絡止痛: 天麻能通經活絡,舒筋活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麝犀丹中包含的麝香、犀角等藥物,同樣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天麻的加入可增強其通絡止痛之效。
麝犀丹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例如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麝犀丹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寒濕痺等病症,白附子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解毒消腫止痛: 白附子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治療跌打損傷引發的腫痛。麝犀丹中的麝香、犀角等藥材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白附子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麝犀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竅散結: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消散瘀血,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解毒止痙:白僵蠶亦有解毒止痙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蟲毒、熱毒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病症。麝犀丹中常用於治療頭風、頭痛、中風等,而白僵蠶的加入可輔助解毒散瘀,增強藥效。
麝犀丹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熱痛。與麝香、犀角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通竅開竅,活血化瘀: 冰片具有通竅開竅、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疼痛、腫脹,冰片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效果。
麝犀丹方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古代醫學認為,心主神明,心神不寧則會導致心悸、失眠、癲狂等症狀。麝犀丹常用於治療神志不清、驚悸不安等病症,而硃砂有助於鎮定心神,改善神志狀態。
- 解毒消腫: 硃砂還有解毒消腫之效。古代醫學認爲,毒邪侵入人體,會導致多種疾病,而硃砂可以解毒消腫,減輕病症。麝犀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毒性較強的藥材,例如麝香,硃砂的加入有助於緩解毒性,保障患者安全。
麝犀丹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有較佳效果。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在一些外傷、跌打損傷等情況下,可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起到止痛消腫的作用。
麝香為名貴藥材,價格昂貴,使用時需謹慎,需遵醫囑使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麝犀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麝犀丹」主治「風疹不瘥,甚者如癩」。此方劑的組成包含多味藥材,其作用機理可從以下方面分析:
1. 清熱解毒、疏風止癢:
- 犀角: 為本方主藥,其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能有效清除體內蘊積的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疹、瘙癢等症狀。
- 冰片: 性涼,具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的作用,可輔助犀角清散熱毒,並能開竅醒神,對於風疹引起的煩躁不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白殭蠶: 具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能幫助祛除侵犯肌表的風邪,減輕皮膚瘙癢、紅腫的症狀。
2.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烏梢蛇: 性味甘平,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能驅除體內潛藏的風濕之邪,疏通經絡,改善因風濕阻滯引起的皮膚不適。
- 白附子: 具有散寒化痰、止痛散結的作用,可幫助祛除體內寒邪,對於風疹伴有痰濕阻滯者有一定的療效。
3. 平肝息風、安神定驚:
- 天麻: 具有平肝息風、鎮靜止痛的功效,能平息內風,緩解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眩暈等症狀,同時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
- 硃砂: 具有安神定驚、清心瀉火的功效,能穩定心神,對於風疹引起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有一定的療效。
4. 開竅醒腦、活血通絡:
- 麝香: 為本方引經藥,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絡的作用,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促進氣血運行,加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綜合治療原理:
「麝犀丹」以犀角為主藥,重在清熱解毒,針對風疹的病機核心——風熱或濕熱之邪侵襲肌膚,引發紅疹、瘙癢等症狀。配伍烏梢蛇、白附子、白殭蠶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之藥,以驅除體內風邪濕邪。同時,加入天麻、硃砂等平肝息風、安神定驚之藥,以穩定心神,緩解因病引起的煩躁不安。再以麝香引經,增強藥效,使諸藥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安神定驚、活血通絡之功。
臨牀應用: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此方「治風疹不瘥,甚者如癩」,說明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病程較長、病情較重的風疹,尤其是那些經過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皮膚損害類似癩病者。從方劑的組成來看,「麝犀丹」不僅能緩解風疹的症狀,還能從根本上清除體內熱毒,祛除風邪濕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結論:
「麝犀丹」是一首針對風疹病情複雜、纏綿難愈的方劑,其組方嚴謹,各藥之間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安神定驚、活血通絡之效,以達到治療風疹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犀角屑1兩,烏蛇肉半兩(酒浸,去皮骨、焙),天麻半兩,白附子半兩,白僵蠶半兩(炒,上先為末),龍腦,朱砂1兩(研,水飛),麝香1錢。
上拌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麝犀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犀角屑1兩,烏蛇肉半兩(酒浸,去皮骨、焙),天麻半兩,白附子半兩,白僵蠶半兩(炒,上先爲末),龍腦、朱砂1兩(研,水飛),麝香1錢。 主治:風疹不癒,甚者如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