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燥丹

RUN Z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脾經 11%
腎經 11%
心經 11%
胃經 7%
肺經 7%
三焦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潤燥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潤燥丹旨在潤燥生津,而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潤澤肺燥,緩解燥熱,同時兼顧補血,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補腎助陽:熟地黃有補腎益精的作用,可補足腎陰,使腎精充盈,從而促進津液的生成,進一步潤燥生津。

因此,熟地黃作為潤燥丹的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因燥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同時兼顧補益腎陰,提升整體療效。

潤燥丹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燥邪傷肺,易耗津液,導致血虛,而白芍可滋養陰血,改善肺燥津傷之症,並緩解因燥邪侵犯而引起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
  2. 緩解燥熱: 白芍能緩解燥熱,使燥邪不易傷肺。燥邪入肺,可引起肺氣上逆,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白芍的滋陰作用,可抑制燥邪,避免其進一步傷害肺部,減輕肺熱症狀。

潤燥丹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柴胡味苦性微寒,擅長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導致的燥熱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潤燥丹方劑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偏於滋陰清熱,而柴胡則有助於疏通肝氣,使藥物更易到達病竈,發揮最大療效。

因此,柴胡在潤燥丹中不僅有助於疏解肝氣,更能協調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效果。

潤燥丹中加入天花粉,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生津: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生津止渴,對於燥熱傷津所致的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能利水滲濕,通利小便,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此功效有助於改善因燥熱引發的皮膚乾燥、水腫等症狀。

因此,天花粉在潤燥丹中起到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燥熱症狀,恢復身體津液平衡。

主治功效


潤燥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潤燥丹由以下四味藥組成:

  • 熟地黃: 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為方中君藥,主要針對腎陰不足,精髓虧虛之證。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能柔肝陰,調和肝氣,並有止痛之效。
  • 柴胡: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主要用於疏達肝氣,解除肝鬱,並可調和脾胃之氣機。
  • 天花粉: 清熱生津,潤燥止渴,能清解內熱,生津液,滋潤乾燥。

功效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潤燥丹最早主治「素多內熱,腎水不足以養肝,肝木太燥,生風顛僕,目不識人,左手不仁」。此症狀描寫了因 肝腎陰虛,肝陽上亢 而導致的諸多問題。

《辨證錄》中,陳士鐸提及潤燥丹可治“身忽自倒,不能言語,口角流涎,右手不仁,肌膚不知痛癢”之證。 此處雖看似中風,然細究其理,乃因心氣虛弱,胃氣亦虛,導致津液受熱,結為痰涎,阻礙氣機流通,以致神明瞀亂,四肢失養,與風無涉。 故此處使用潤燥丹,並非直接祛風,而是通過調整氣機與陰陽平衡來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辨證錄》中亦言潤燥丹(芍藥潤燥丹)可用於治療“心氣素虛,力難久戰,然又思慕美色,心中怦怦,遂至夢遺”之症。 此證雖為心氣不足所致,實則根源於心包之火。 其機制在於心氣衰弱,心包火旺,導致精關不固,出現夢遺、陽痿等症狀。 此處運用潤燥丹,旨在 滋陰補虛,平熄心包之火

治療原理

綜合來看,潤燥丹的治療原理可概括如下:

  1. 滋陰補腎,濡養肝木: 熟地黃為方中主藥,專責滋補腎陰,填精益髓。腎陰充足,則能上濟於肝,使肝木得養,不致因陰虛而過於燥熱。
  2.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暢達,不致鬱滯。肝氣順暢,則氣機調和,有助於陰液的生化和運行。
  3.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白芍能養血柔肝,緩解肝陰不足引起的筋脈拘急、疼痛等症狀。
  4. 清熱生津,潤燥止渴: 天花粉具有清熱生津之效,能清解體內虛熱,滋潤津液,緩解陰虛燥熱之症。

綜合四藥的配伍,潤燥丹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滋陰、柔肝、清熱、生津等多方面的協同作用,達到調整陰陽平衡,恢復氣機流通,從而治療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機逆亂,心包火旺等原因所致的各種病症。 其治療的核心並非單純的祛風或止遺,而是在辨證的基礎上,通過整體調節來改善患者的體質。

總結

潤燥丹並非單純的“潤燥”之劑,其核心在於滋陰、疏肝、清熱、生津,通過多方面的協同作用,調整陰陽平衡,恢復氣機流通,達到治療各種因陰虛、肝鬱、內熱所致疾病的目的。其應用需以辨證為基礎,不可盲目套用。

傳統服藥法


熟地2兩,白芍1兩,柴胡5分,天花粉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滋膩之性,體質肥胖、痰濕重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痺四肢麻痺癱瘓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潤燥丹,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熟地2兩,白芍1兩,柴胡5分,天花粉3錢。 主治:素多內熱,腎水不足以養肝,肝木太燥,生風顛仆,目不識人,左手不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