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混元一氣丹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混元一氣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之症,因此加入荊芥以助其疏散風熱,達到治療目的。
二、 通竅止痛:荊芥氣味芳香,具有通竅止痛之效。混元一氣丹中也常加入其他具有通竅止痛作用的藥材,如川芎、白芷等,與荊芥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
混元一氣丹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混元一氣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白芷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升清降濁,調和氣血: 白芷還具有升清降濁、調和氣血的作用。混元一氣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病症,白芷的加入可以幫助脾胃升清降濁,調理氣血,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混元一氣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溫肺化痰和通鼻竅的功效。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止咳化痰的功效。它能溫化寒痰,對於因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細辛還能通利鼻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症狀。在混元一氣丹中,細辛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提升方劑溫肺化痰、通鼻竅的功效,使之更好地治療寒痰阻肺、鼻塞不通等病症。
混元一氣丹中包含香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香薷味辛溫,性微寒,具有宣肺解表、利水消腫之功效。其能散寒解表,疏風散熱,對於外感風寒或暑濕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祛暑化濕:香薷還具有祛暑化濕之效,能治療暑濕侵襲所致的發熱、頭痛、胸悶、嘔吐、腹瀉等症狀。
因此,香薷在混元一氣丹中起到宣肺解表、祛暑化濕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外感風寒或暑濕引起的症狀的效果。
混元一氣丹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溫陽散寒,助氣行血: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行氣活血之效。混元一氣丹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等症,丁香可溫陽散寒,助氣行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陽虛症狀。
二、 芳香醒脾,理氣止痛:丁香香氣濃鬱,具有芳香醒脾、理氣止痛之功效。混元一氣丹中常加入丁香,可增強藥性,促進藥物吸收,並改善患者的胃氣不足、脘腹脹痛等症狀。
混元一氣丹方中加入降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補脾腎,扶正祛邪: 降香味辛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溫補脾腎、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混元一氣丹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寒、元氣虧損等病症,降香可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 行氣活血,調和氣血: 降香具有行氣活血之效,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混元一氣丹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解鬱,消瘀止痛: 鬱金性味辛苦,入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鬱金疏肝理氣,流通氣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奏消瘀止痛之功。
- 清熱燥濕,利膽退黃: 鬱金兼具清熱燥濕之效,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腹痛、口苦等症狀,能起到清熱利膽的作用。方中加入鬱金,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效果。
混元一氣丹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解暑濕,闢穢止嘔:藿香性辛溫,具解表化濕、芳香闢穢之效。暑濕之邪易傷脾胃,導致濕濁內阻,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能疏散暑濕,闢除穢濁,使脾胃氣機通暢,止嘔止瀉。
- 調和脾胃,增強藥效:混元一氣丹中常含有其他藥物,如補氣益血、理氣和中之品。藿香能促進脾胃運化,利於藥物吸收,有助於提高整體藥效,使藥物發揮更好的功效。
混元一氣丹方中加入鬼箭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鬼箭羽味辛、苦,性涼,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鬼箭羽可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表、化痰止咳之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鬼箭羽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混元一氣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鬼箭羽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幫助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混元一氣丹中加入蘇合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開竅醒神、化瘀止痛的功效。
蘇合香氣味辛溫,入心、脾、肺經,能通達心竅,開竅醒神,且能活血化瘀,止痛散結。在混元一氣丹中,蘇合香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可以起到醒神開竅、化瘀止痛、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於氣血不足、心神不寧、頭昏腦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蘇合香的芳香氣味也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使藥效更易發揮。
主治功效
混元一氣丹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解析
混元一氣丹由荊芥、白芷、細辛、香薷、丁香、降香、鬱金、藿香、鬼箭羽、蘇合香等十味藥物組成,並佐以寒食麵為賦形劑,紅靈丹為衣。綜觀其藥性,本方以辛溫之品為主,兼具芳香開竅、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體現了多層次的治療思路。
-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荊芥、白芷、細辛、香薷四藥合用,具有發汗解表、散寒祛風的功效。荊芥穗能疏散風熱,白芷能祛風止痛,細辛則溫經散寒、止痛解表,香薷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此四藥合用,能有效驅散體表之邪,緩解因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身痛等症。
- 溫中降逆、暖腎助陽: 丁香以其溫熱之性,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並能暖腎助陽。本方配伍丁香,旨在溫補脾腎之陽,以改善因脾胃虛寒或腎陽不足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降香與鬼箭羽均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降香能活血行氣、止痛消腫,鬼箭羽能破血散瘀、通經止痛。此二藥合用,能促進氣血運行,解除瘀滯,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絞痛等症。
- 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鬱金性寒,能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本方配伍鬱金,主要針對體內蘊積之熱毒,或肝膽濕熱所致之黃疸等症。
- 化濕和胃、醒腦開竅: 藿香能化濕和胃、解暑發表,蘇合香則芳香開竅、醒腦止痛。二藥合用,能有效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並能開竅醒神,緩解因邪氣上擾所致的頭暈、神昏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混元一氣丹主治「時行疫癘,霍亂吐瀉,絞腸腹痛等症」。綜合分析其藥物組成,此方治療原理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驅邪外出: 通過荊芥、白芷、細辛、香薷等藥物的發散作用,將侵襲體表的風寒或風熱邪氣驅散出去,從而緩解外感症狀。
- 溫中散寒: 丁香的溫陽之性,能溫補脾腎,散寒止痛,改善因脾胃虛寒或腎陽不足所致的吐瀉、腹痛等症。
- 理氣活血: 降香、鬼箭羽的活血化瘀作用,能疏通氣血,解除瘀滯,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絞腸腹痛。
- 清熱解毒: 鬱金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內蘊所致的相關症狀。
- 化濕和胃: 藿香的化濕作用,能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開竅醒神: 蘇合香的芳香開竅之性,能開竅醒神,緩解因邪氣上擾所致的神昏、頭痛等症。
綜合總結
混元一氣丹組方精巧,以辛溫發散之品為主,兼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針對外感風寒或風熱、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濕邪困脾等病機,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其主要功效為解表散寒、溫中散寒、理氣活血、清熱解毒、化濕和胃、開竅醒神,因此能有效治療時行疫癘、霍亂吐瀉、絞腸腹痛等症。本方配伍周全,用藥精煉,體現了古人辨證施治的精髓,可謂一方多效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1錢5分,香白芷1錢5分,北細辛1錢5分,西香薷1錢5分,公丁香1錢5分,紫降香3錢,鬱金3錢,廣藿香3錢,鬼箭羽1錢,蘇合香1錢。
上為細末,用寒食面1兩,煮糊為丸。
每服5分,鮮青蒿或鮮佩蘭湯送下;陰陽水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辛溫解表、和中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混元一氣丹,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荊芥穗1錢5分,香白芷1錢5分,北細辛1錢5分,西香薷1錢5分,公丁香1錢5分,紫降香3錢,鬱金3錢,廣藿香3錢,鬼箭羽1錢,蘇合香1錢。 主治:時行疫癘,霍亂吐瀉,絞腸腹痛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