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痧寶花丸」方劑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鬱金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痧症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行氣止痛: 鬱金能行氣活血,疏肝解鬱,對於痧症引起的腹痛、胸悶、氣滯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鬱金在「化痧寶花丸」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痧症的各種不適症狀。
化痧寶花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細辛能有效地驅散外寒,疏通鼻竅,緩解疼痛。
化痧寶花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風寒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而細辛的解表散寒、通竅止痛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化痧寶花丸中加入降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降香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化痧寶花丸用於治療小兒麻疹、猩紅熱等熱毒蘊結之症,降香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促進病邪排出,加速病情恢復。
- 芳香開竅,止咳化痰: 降香氣味芳香,可開竅醒神,並能止咳化痰,利於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對於麻疹等伴有咳嗽、痰多的患者,降香能緩解呼吸道症狀,提高療效。
化痧寶花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熱,宣肺止咳,對於因風熱犯肺導致的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清熱解毒,化痰止癢: 荊芥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等症狀。
因此,化痧寶花丸中加入荊芥,旨在藉其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咳嗽、化痧止癢等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痧寶花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以下病機:
- 暑濕感涼:夏季感受暑濕之邪後又受涼邪
- 寒熱凝滯:體內寒熱邪氣交阻,氣血運行不暢
- 食水搏郁:消化不良導致食積與水濕互結
- 痧毒閉悶:痧證毒邪內閉導致胸悶氣窒
- 神勢昏亂:因邪閉清竅而出現神志昏亂
主要表現為夏季感受外邪後,出現寒熱交作、胸悶腹脹、噁心嘔吐、神志不清等痧證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分析
鬱金(2兩)
- 活血行氣,解鬱開竅
- 清心涼血,能解氣血凝滯
- 針對痧毒閉悶、神昏等症
細辛(2兩)
- 辛溫走竄,發表散寒
- 開竅醒神,通陽化濁
- 治療寒邪凝滯與神志昏亂
降香(5兩,君藥)
- 行氣活血,辟穢化濁
- 降氣止嘔,開鬱醒脾
- 主攻食水搏郁與痧毒閉悶
荊芥(6兩,君藥)
- 辛散表邪,清熱解毒
- 祛風解表,透散痧毒
- 針對暑濕感涼與寒熱凝滯
配伍邏輯
表裡同治:
- 荊芥、細辛解表散邪治外感
- 鬱金、降香理氣活血治內鬱
氣血同調:
- 降香、鬱金行氣活血
- 荊芥、細辛宣通衛氣
寒熱並用:
- 細辛溫性與鬱金涼性相制約
- 形成平調寒熱之效
治療原理
- 解表化濕:通過荊芥、細辛發散表邪,解除暑濕感受涼邪的病理基礎
- 行氣活血:鬱金、降香疏通氣血,消除寒熱凝滯狀態
- 辟穢醒神:降香的芳香化濁配合鬱金的開竅作用,解除神昏
- 消食化濁:降香理氣健脾,促進食水運化,解決食水搏郁
全方以辛散開透為主,兼顧氣血調理,體現了痧證治療"以通為用"的基本原則,通過開宣透達使閉鬱之邪有外透之機。
傳統服藥法
鬱金2兩,細辛2兩,降香5兩,荊芥6兩。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重2錢。每服1丸,清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痧寶花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鬱金2兩,細辛2兩,降香5兩,荊芥6兩。 主治:暑濕感涼,寒熱凝滯,食水搏鬱,痧毒閉悶,神勢昏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