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花散

寶花散

BAO HU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3%
心經 18%
脾經 13%
膽經 12%
腎經 7%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寶花散方劑中包含鬱金,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脇疼痛、脅肋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寶花散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而肝鬱氣滯往往是導致這些疾病的重要病因,因此加入鬱金以疏肝解鬱,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寶花散中加入鬱金,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加速疾病的恢復。

寶花散中加入細辛,乃取其辛溫發散之性,以達通竅止痛之效。細辛性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通鼻竅,止鼻塞流涕。其辛散之性,可達於頭面部,有助於解除鼻腔阻塞,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同時,細辛還可溫經散寒,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因此,在寶花散中加入細辛,可有效改善鼻塞、頭痛等症狀,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

寶花散中加入降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降香性溫,入心、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寶花散主治婦人血瘀經閉、腹痛等症,降香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改善經血流通不暢的狀況。
  2. 溫腎助陽: 降香亦能溫腎助陽,對於因腎陽虛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寶花散中加入降香,能增強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總之,降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寶花散的行氣止痛作用,更能溫腎助陽,從根本上改善婦人血瘀經閉的症狀。

寶花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表之效。對於風熱感冒、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荊芥能有效清熱解表,使邪氣得以宣洩。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寶花散中其他藥物多以清熱解毒為主,而荊芥則能起到疏風散寒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同時,荊芥的辛香氣味,也能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寶花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寶花散主治「痧脹」與「絞腸痧」,其症狀描述極為具體,皆屬中醫「痧證」範疇,特徵為:

  1. 劇烈腹痛:如絞切、板硬、繩轉、筋吊、錐刺、刀刮,痛勢急迫難忍。
  2. 氣機閉塞:輕者雖無劇痛,但仍有脹悶不暢,反映氣血鬱滯、經絡不通之病機。
    此類急症多因外感穢濁邪氣,或內傷飲食,導致氣血逆亂、經絡壅塞。古代以「痧毒」解釋,認為需急速宣通氣血、散邪解毒。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與邏輯

  1. 鬱金(1錢)

    • 性辛、苦,寒,歸心、肝、膽經。
    • 行氣解鬱:疏泄肝膽氣滯,破瘀止痛,針對「痧毒瘀阻」之胸腹脹痛。
    • 涼血散瘀:防痧毒化熱,緩解氣血鬱久化火之勢。
  2. 細辛(3兩)

    • 性辛、溫,歸肺、腎經。
    • 散寒通竅:辛烈走竄,開逐深伏之寒邪穢濁,疏通經絡閉塞。
    • 止痛力強:針對劇烈痙攣性疼痛,如「筋吊、錐刺」等寒凝脈急之象。
    • 用量特大(3兩),應為急症峻藥,古人取其「通閉」之力,蓋痧證危重時需猛藥直攻。
  3. 降香(3錢)

    • 性辛、溫,歸肝、脾經。
    • 理氣化瘀:專入血分,善治氣滯血瘀之腹痛,如「繩轉、刀刮」等描述。
    • 辟穢化濁:傳統用於瘴氣穢毒,與痧證「穢濁內閉」病機相合。
  4. 荊芥(4錢)

    • 性辛、微溫,歸肺、肝經。
    • 解表透邪:輕揚疏散,透發肌表痧毒,防邪氣內陷。
    • 理氣散瘀:其穗能解痙,緩解「絞腸」之拘急疼痛。

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辛溫開閉為主:細辛、降香、荊芥皆辛溫宣散,直攻寒毒、穢濁之邪,解經絡痙攣。
  • 寒溫並用:鬱金性寒,制約全方過熱,兼清瘀熱,防辛溫助火。
  • 氣血同調:降香、鬱金行氣活血,細辛、荊芥通絡散邪,共奏「開竅透痧」之效。
  • 給藥方式:以「清茶稍冷服」送藥,茶能清熱降氣,「冷服」取其「熱因寒用」之意,防格拒劇痛。

綜合推論

寶花散之設計,針對「痧毒內閉、氣血驟滯」之急症,以「辛散開閉、通絡止痛」為核心。其高劑量細辛與降香組合,強力破滯;鬱金疏肝涼血,防辛溫過燥;荊芥輕透表邪,使痧毒有外達之機。全方體現「急痧用猛藥」之思路,符合古代對絞腸痧「不通則痛」的辨證邏輯。

傳統服藥法


鬱金1錢,細辛3兩,降香3錢,荊芥4錢。
上為末。
每服3匙,清茶稍冷服。
石二(《痧症全書》卷下)、十號節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發汗解表之功,陰虛內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寶花散,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鬱金1錢,細辛3兩,降香3錢,荊芥4錢。 主治:痧脹。絞腸痧。心腹絞切大痛,或如闆硬,或如繩轉,或如筋弔;或如錐刺,或如刀刮,痛極難忍。輕者亦微微絞痛,脹悶非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