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妙痧藥方」中加入「細辛」的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痧症,細辛可以溫經散寒,緩解疼痛,起到驅散寒邪的作用。
- 通竅開竅: 細辛能通鼻竅,且能宣肺利氣,對於痧症引起的鼻塞、頭昏、胸悶等症狀,細辛可以起到通竅開竅的作用,使患者呼吸通暢,頭腦清醒。
總之,細辛在「神妙痧藥方」中,發揮著溫經散寒、止痛、通竅開竅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痧症的各種症狀。
「神妙痧藥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痧症常由風熱外襲所致,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能解表透疹,使邪氣外泄,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 痧症出現時,患者常伴有紅腫、疼痛、瘙癢等症狀,荊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功效,能緩解痧症引起的局部不適。
總而言之,荊芥在「神妙痧藥方」中發揮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以及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作用,對於治療痧症具有重要意義。
「神妙痧藥方」中加入「降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降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痧症多因氣滯血瘀、寒凝經脈而致,降香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除痧症。
- 溫中止嘔: 降香亦可溫中止嘔,對於因寒凝脾胃導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降香能溫暖脾胃,緩解嘔吐,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緩解痧症的伴隨症狀。
因此,「神妙痧藥方」中加入「降香」,可謂是取其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痧症的最佳效果。
「神妙痧藥方」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化瘀止痛: 鬱金性苦辛,味微寒,入肝膽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痧症多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鬱金可疏肝理氣,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對於痧症引起的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鬱金在「神妙痧藥方」中扮演著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痧症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妙痧藥方」主治功效分析
「神妙痧藥方」記載於《種福堂公選良方》,雖僅簡單記載為「痧症」,但由其組成成分觀之,可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本方由細辛、荊芥、降香、鬱金四味藥組成,其配伍精巧,旨在針對痧症的病機,達到解表散邪、行氣活血、止痛開竅之效。
1. 解表散邪,祛風散寒:
- 細辛: 其性辛溫,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之功,能溫經散寒,開竅醒腦,對於外感風寒,導致氣機鬱滯的痧症,能有效驅散表邪,緩解惡寒、頭痛等症狀。
- 荊芥: 其性辛溫,亦能發汗解表,且具有透疹消風之效。痧症多因外感風邪或暑濕所致,荊芥能助細辛解表散寒,且可透發邪氣,使病邪從表而解。
2.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 降香: 其性辛溫,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之功。痧症的病理特點之一是氣血瘀滯,導致經絡不通,出現疼痛。降香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 鬱金: 其性辛涼,具有行氣止痛,涼血清心之效。痧症常伴有氣機鬱滯,導致胸悶腹脹等症狀。鬱金能行氣解鬱,使氣機調暢,緩解胸悶腹脹。此外,鬱金亦能涼血,對於痧症引起的血熱,有一定清熱作用。
綜合分析:
「神妙痧藥方」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表裡同治: 既能解表散寒,驅散外邪,又能行氣活血,疏通內滯,使表邪得解,內滯得疏。
- 寒熱並用: 細辛、荊芥性溫,用於散寒解表;鬱金性涼,用於清熱涼血。寒熱藥物搭配,既能針對痧症的寒熱屬性,又能避免溫燥或寒涼偏盛之弊。
- 氣血兼顧: 行氣活血藥物的運用,能夠疏通氣血,改善循環,緩解因氣血不暢引起的疼痛、胸悶等症狀。
總結:
「神妙痧藥方」針對痧症的病理特點,以細辛、荊芥解表散寒,以降香、鬱金行氣活血,達到解表散邪、行氣活血、止痛開竅的功效,從而緩解痧症的各種不適症狀。本方配伍精巧,藥力專注,為治療痧症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北細辛3兩,荊芥6錢,降香末2錢,鬱金1錢。
上為末。
每用1茶匙,放舌上,冷茶送下,或津唾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散溫通,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此外,本方含有細辛,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妙痧藥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北細辛3兩,荊芥6錢,降香末2錢,鬱金1錢。 主治:痧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