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煎

JIAO MU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5%
心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2%
肺經 12%
膀胱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椒目煎中包含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氣滯導致的疼痛,例如寒性腹痛、風寒感冒等,花椒能起到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
  2. 祛風止痛:花椒中含有揮發油等成分,具有一定的麻醉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痹痛、牙痛等。

因此,椒目煎中加入花椒,旨在發揮其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椒目煎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陽散寒:椒目煎以溫陽散寒為主,而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可助椒目等藥物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2. 引藥入腎:椒目煎治療的病症多涉及腎陽不足,而肉桂入足少陰腎經,有引藥入腎之效,可加強藥物對腎臟的治療作用,提高藥效。

椒目煎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軟堅散結: 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軟堅散結之效。與椒目、牡蠣等藥材同用,可更有效地化解結塊,消除腫瘤,改善乳房腫塊等症狀。
  2. 清熱利濕: 昆布亦具清熱利濕之功,可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濕熱,促進體液循環,改善水腫,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椒目煎方劑中含有海藻,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椒目煎方劑中常因其他藥材性熱,需以海藻等寒涼藥材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軟堅散結、通利水道: 海藻能軟堅散結,通利水道,有助於消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濕氣,促進代謝排泄。椒目煎常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症,海藻的功效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癒效果。

椒目煎方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水,化痰止咳: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備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椒目煎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葶藶子可幫助宣通肺氣,利水消痰,緩解胸悶氣促,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協同作用:椒目煎中其他藥材如麻黃、杏仁等也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葶藶子可以加強其利水化痰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並能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而傷津。

椒目煎方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能解熱毒,並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椒目煎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神昏,而牛黃的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作用能有效緩解病症。
  2. 相輔相成,增效減毒:椒目煎方中,椒目、雄黃等藥物具有較強的毒性,牛黃能減輕這些藥物的毒性,並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椒目煎中包含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扶正祛邪: 椒目煎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同時也要顧及患者的正氣。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加重,更有效地清除邪氣。
  2. 協調藥性: 椒目煎中含有辛辣的藥物,如川椒等,容易耗損陽氣。人參可補益脾胃,緩和藥性,避免辛辣之物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平和。

總而言之,人參的加入,可謂是「扶正祛邪,協調藥性」,使椒目煎的功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椒目煎」主治功效分析

椒目煎,出自《雞峯普濟方》,其組成包含花椒、肉桂、昆布、海藻、葶藶子、牛黃以及人參。此方古籍記載主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睡臥不得,上喘氣急」,足見其針對水腫喘咳等重症有顯著療效。結合方劑組成與古籍文獻,茲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一、 溫陽散寒,通利水道

椒目煎以花椒與肉桂為主藥,兩者皆屬辛溫之品,能溫中散寒,振奮陽氣。寒濕之邪內侵,易阻滯氣機,導致水液停滯,形成水腫。花椒能溫中止痛,驅寒散寒,而肉桂則能溫補陽氣,暖胃散寒。二者合用,可溫化寒邪,暢通氣機,促進水液代謝。

二、 化痰軟堅,利水消腫

方中昆布與海藻,皆為鹹寒之品,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消腫之功。水腫日久,易致痰濁內生,阻滯氣機,使水腫更難消退。昆布與海藻可化解痰濁,軟化堅結,並可利水消腫,使水液得以排出。此外,葶藶子則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針對喘咳之症可發揮療效。

三、 清熱解毒,扶正補虛

儘管椒目煎主要針對寒濕水腫,但方中仍配有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牛黃能清解體內鬱熱,防止痰熱之邪反覆幹擾。而人參則能補氣養血,益智強身,此乃考慮到水腫日久,患者體質多虛,故以人參補益正氣,以增強療效,同時亦能助脾胃運化水濕。

四、 綜合作用,標本兼治

綜合來看,椒目煎之治療原理在於溫陽散寒,以化解水腫之根源,並以化痰軟堅,利水消腫,來消除水腫之標。此方兼顧標本,不僅能緩解水腫、喘咳等症狀,亦能調理體質,增強患者的自癒能力。

古籍文獻佐證:

《本草綱目》中,提及多種利水消腫之藥,如楮汁、梔子、茯苓、豬苓、皁莢等。雖其作用機理不同,但皆指向水腫之病機,足見古人對水腫病證的重視。而《雞峯普濟方》則直接載明椒目煎之主治,為「大腹水腫,氣息不通,睡臥不得,上喘氣急」,更印證此方針對重症水腫有著顯著療效。此外,《理瀹駢文》亦有提及椒目煎可應用於水氣喘咳、陽水腫滿等證,可見其應用範圍頗廣。

結論

椒目煎透過溫陽散寒、化痰軟堅、利水消腫,並佐以清熱解毒、扶正補虛之藥,可有效治療因寒濕內停所致的水腫、喘咳等症。此方配伍嚴謹,既可攻邪,又能扶正,可謂標本兼治,實為治療水腫喘咳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椒目半錢,黃牽牛半錢,桂半錢,昆布3分,海藻3分,甜葶藶3分,牛黃1分,人參1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加至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1日2次。以小便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氣喘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腹水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椒目煎,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椒目半錢,黃牽牛半錢,桂半錢,崑布3分,海藻3分,甜葶藶3分,牛黃1分,人參1分。 主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睡卧不得。上喘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