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暑熱症狀,如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等,金銀花能有效緩解。而化聖通滯湯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金銀花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同時也能疏散風熱,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通滯、消脹、止痛的效果。
化聖通滯湯中包含蒲公英,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肝膽濕熱、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利濕通淋:蒲公英亦具利尿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濕邪排出,有助於解除因濕熱停滯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化聖通滯湯中加入蒲公英,可發揮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熱毒濕邪壅滯所致的肝膽濕熱、腹脹便祕、尿路感染等症狀。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對於化聖通滯湯所針對的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天花粉能有效清熱利濕,通利水道,緩解患者的症狀。
- 潤燥滑腸:天花粉能滋陰潤燥,滑腸通便,對於因濕熱導致的便祕,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進一步促進腸道通暢,有助於改善整體症狀。
因此,天花粉的加入,不僅能清熱利濕,而且還能潤燥滑腸,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化聖通滯、改善症狀的目的。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散寒,消痰止咳: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功。用於寒邪客肺、痰阻氣道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
- 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白芥子亦能活血通絡,止痛消腫,對於氣血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化聖通滯湯中加入白芥子,可以起到溫通散寒、消痰止咳,並輔以活血通絡、止痛消腫之效,更利於治療寒痰阻滯、氣血凝滯所致的疾病。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
附子為溫熱藥,性峻烈,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對於寒凝血瘀、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泄瀉、肢冷、脈微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附子還有回陽救逆之功,可用於危急重症,如陽氣衰竭、心陽不振等,能起到回陽固脫、救治危亡的作用。
因此,在化聖通滯湯中加入附子,可起到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改善臟腑功能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陽虛失溫所致的各種病症。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腹痛、脅痛等症狀。化聖通滯湯以通絡化瘀為主要目的,白芍的加入可以減少因通絡而帶來的疼痛感,使治療更舒適。
- 調和藥性:化聖通滯湯中可能存在較為燥烈的藥物,而白芍性微寒,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升藥物的安全性。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通淋,通絡止痛:通草性味甘淡微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腰痛、下肢水腫等症狀,通草可以促進水液代謝,通利水道,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化聖通滯湯中往往加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通草的利水通淋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滲透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通草可以配合車前子、澤瀉等利水藥,更有效地消除水腫。
總之,通草在化聖通滯湯中起著利水通淋、通絡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木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通利水道,泄熱利濕: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泄熱利濕之功效。對於濕熱阻滯、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狀,木通能有效解除水道阻塞,促進排泄,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木通亦具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濕熱阻滯而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腫脹等症狀,木通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綜上,化聖通滯湯中加入木通,主要為其通利水道、泄熱利濕、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效,以達到治療濕熱阻滯、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疼痛腫脹等症狀之目的。
化聖通滯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通利水道: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寧心安神之功效。其利水作用能通利水道,使水濕運化排泄,有助於消除體內濕邪,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能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通利腸胃,緩解便祕。
- 調和藥性: 茯苓藥性平和,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化聖通滯湯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烈的藥物,加入茯苓可以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燥傷津液,減少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聖通滯湯主治功效分析
癥狀描述
根據多部醫書記載,化聖通滯湯主要針對「男子乳房忽然壅腫,如婦人之狀,按之痛欲死,經歲經年不消者」的病症。此症狀的特點在於:
- 男性乳房異常腫大: 乳房腫脹,形狀類似女性乳房。
- 疼痛劇烈: 觸摸時疼痛難忍,甚至形容為「痛欲死」。
- 病程長久: 經年累月不消退,久治不愈。
病機分析
古醫家認為,此病症並非一般的瘡毒,而是「陽明之毒氣」與「痰毒」結於乳房之間所致。具體而言:
- 陽明經氣失調: 乳房位於陽明經脈循行路線上,陽明經氣失調,導致毒氣壅滯。
- 痰毒積聚: 痰濁與毒邪相互膠結,阻礙氣機運行,形成腫塊。
- 瘀血阻滯: 痰毒日久,阻礙經絡氣血運行,導致瘀血產生。
之所以認為此為痰毒,而非瘡毒,是因瘡毒多會潰破,而此症則經久不消,故推斷為痰毒凝結。
治療原理
化聖通滯湯的治療原則為「消痰、通瘀」。方中藥物的配伍,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金銀花、蒲公英: 均為清熱解毒之要藥,直入陽明經,清解經絡毒邪,並能疏散風熱。兩藥合用,加強清解陽明經毒之力。
化痰散結,利氣通滯:
- 天花粉: 清熱生津,消腫散結,能化解痰濁,助散結塊。
- 白芥子: 利氣豁痰,散寒止痛,有助於化解痰涎,疏通氣機。
溫陽散寒,引經直達:
- 附子: 溫裡散寒,補火助陽,引藥直達病所,具有「單刀直入,無堅不破」之功。且附子善走,可引領諸藥直達病位,突破痰濁瘀滯的包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調和陰陽:
- 白芍: 養血柔肝,能緩急止痛,並能制約附子的溫燥之性,使全方藥性平和。
- 梔子: 古方中亦有梔子,可清熱瀉火,與白芍合用,可制約附子的溫燥,並能清解毒熱。
利水滲濕,通利經絡:
- 通草、木通: 均能利水通淋,清熱解毒,利導濕濁下行,有助於消除腫脹。
-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可加強祛濕之效,並可健脾助運,防止濕濁內生。
總結
化聖通滯湯以金銀花、蒲公英為君,直入陽明經以清解毒邪;以天花粉、白芥子為臣,化痰散結,理氣通滯;以附子為佐,溫陽散寒,引藥直達病所;佐以白芍、梔子,調和陰陽,緩急止痛;使以通草、木通、茯苓,利水滲濕,通利經絡,全方配伍,既能清解陽明之毒,又能化痰散結,通瘀止痛,使痰瘀得化,腫脹自消,從而達到治療男子乳房腫脹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聖通滯湯具有活血化瘀、通乳消腫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聖通滯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金銀花8錢,蒲公英9錢,天花粉5錢,白芥子2錢,附子1錢,白芍2錢,通草2錢,木通1錢,炒梔子3錢,茯苓3錢。 主治:消痰通瘀。主治:男子乳房忽然壅腫,如婦人之狀,按之痛欲死,經歲經年不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