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珍丸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潛陽: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十珍丸主要用於治療虛勞、陰虛火旺、心煩不寐等症,鱉甲的滋陰潛陽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改善陰虛火旺的症狀。
- 軟堅散結: 鱉甲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氣血瘀滯、痰濕凝結引起的瘰癧、癭瘤等症狀。十珍丸中加入鱉甲,可以增強其軟堅散結的作用,促進病竈的消散。
十珍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脾益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十珍丸中多以補腎為主,山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補益脾腎,增強藥效。
- 滋陰潤燥: 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十珍丸中部分藥材偏燥,加入山藥可以緩解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使藥物更柔和,不易傷陰。
十珍丸中包含蓮子,主要原因如下:
- 清心安神:蓮子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養心益腎之效。十珍丸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蓮子可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 健脾益腎:蓮子亦能健脾益腎,補中益氣。十珍丸中常含有其他滋補藥材,蓮子可與之協同作用,補益脾腎,增強體質,提高藥效。
十珍丸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益脾胃,增強藥效: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十珍丸為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的方劑,大棗可以健脾和胃,增強藥物的吸收利用,進而提高藥效。
二、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部分十珍丸中的藥材,如黃芪、當歸等,性偏燥烈,容易引起口乾舌燥等不適。大棗性甘潤,可以緩解藥物的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珍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勞」,即各種虛勞損傷之證,尤其針對「大怯極虛甚憊」之重證,表現為「骨乾津涸,血枯氣竭」,且伴隨「火乘金位」之病理機轉(肺陰虧虛而虛火上炎)。其適用時機為服用「白鳳膏」(滋補藥)緩解症狀後,再以此方鞏固療效。推測其目的在於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兼顧祛邪與扶正,適用於虛勞後期兼有寒濕痰瘀阻滯者。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草烏頭(半生半炮)
- 生烏頭祛風濕、散寒止痛力猛;炮製後毒性減而溫經作用留存。
- 針對虛勞後「寒濕凝滯」所致的筋骨疼痛或麻木。
天南星(炮製)
- 炮後燥性稍緩,可化痰祛風,兼散結消腫。
- 用於虛勞痰濕阻絡或風痰上擾之證。
麻黃(去根節)
- 宣肺發汗、溫散寒邪,開透表裡鬱滯。
- 與肉桂協同增強溫通陽氣之效,改善氣血不行。
肉桂
- 溫補命門之火,散寒助陽,促進氣血化生。
- 針對「血枯氣竭」之根本陽虛問題。
川芎、防風、白芷
- 三者均為風藥,川芎活血行氣,防風祛風勝濕,白芷散寒通竅。
- 共奏疏通經絡、驅散外邪之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
桔梗
- 宣肺利氣,載藥上行,兼顧「火乘金位」之肺系症狀。
縮砂仁
- 醒脾和胃,行氣化濕,防止滋膩礙胃。
細松煙墨(燒留性)
- 傳統認為可止血化瘀,兼清虛火,用於「血枯」兼有瘀熱者。
煉蜜為丸
- 緩和藥性,兼補中益氣,輔助滋潤「津涸」之燥。
【配伍特點與治療方向】
- 攻補兼施:以草烏、南星、麻黃等祛邪為主,佐以肉桂、蜂蜜溫補,適合虛勞夾實之證。
- 注重溫通:通過風藥與溫藥組合,解決陽虛氣滯、寒濕痺阻的病機。
- 肺脾同調:桔梗、麻黃宣肺;砂仁健脾,兼顧氣血生化之源。
此方側重於「通」而非「補」,推測其治療原理在於先疏通經絡、化痰祛濕,為後續調補創造條件,尤其適合虛勞後期殘留痰瘀寒凝者。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8兩(半生,去皮臍尖,半炮),天南星5兩3錢(河水浸三日,炮),縮砂仁1兩,肉桂(去粗皮)2兩7錢,川芎2兩7錢,防風(去蘆頭)2兩7錢,香白芷2兩7錢,桔梗(去蘆頭)2兩7錢,細松煙墨2兩(燒留性),麻黃(去根節)7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30丸。
每服1丸,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適合於一切勞倦、大虛極憊、骨乾津涸、血枯氣竭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陽氣不足。
- 本方有一定的滋膩性,體質偏胖、濕熱體質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珍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草烏頭8兩(半生,去皮臍尖,半炮),天南星5兩3錢(河水浸3日,炮),縮砂仁1兩,肉桂(去粗皮)2兩7錢,川芎2兩7錢,防風(去蘆頭)2兩7錢,香白芷2兩7錢,桔梗(去蘆頭)2兩7錢,細松煙墨2兩(燒留性),麻黃(去根節)7兩。 主治:諸風掉運,痰厥頭旋,項背拘急,肢體疼痛,麻木不仁。
十珍丸, 出處:《脩月魯般經》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豬背膂1條,羊背膂1條,鱉魚1隻,烏骨雞1隻(4味制淨,去骨留肉,煮酒一大瓶,甏內煮熟,擂碎),大山藥1條,蓮肉半升,京棗100個,霜柿10個(上4味,用井水1大瓶,于沙糖甏內煮熟,擂細,卻與前藥一處,用慢火熬,卻下),明膠4兩,真黃蠟3兩。 主治:此藥服之半月,精神完復,氣血津和。服之1月,飲食倍加,輕居輕快。服之兩月,百病消除,諸氣益補。服之3月,丹田常暖,水火既濟。服之4月,老者反壯,行步如龍飛。服之5月,發白再黑,齒落更生。主治:一切勞。大怯極虛甚憊,骨乾津涸,血枯氣竭,火乘金位者,服白鳳膏癒後,即服此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