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肥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腫痛、疼痛等症狀。生肥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引導藥力,促進吸收: 乳香氣味芳香,具有引導藥力、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提升療效。
生肥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活血化瘀: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生肥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傷口癒合。
二、生肌斂瘡: 沒藥也具有生肌斂瘡之效,可促進傷口組織修復,加速癒合。生肥散中常與其他生肌藥材配伍使用,共同發揮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因此,沒藥在生肥散中起到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生肥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海螵蛸性味甘鹹平,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生肥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等症,海螵蛸可以固澀腸胃,止瀉止痢。
- 制酸止痛: 海螵蛸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狀。生肥散中加入海螵蛸,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緩解疼痛。
中藥方劑「生肥散」的組成中,包含鉛丹,是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鉛丹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毒素引起的腫塊和皮膚病有顯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腫,幫助方劑改善腫塊症狀。鉛丹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解毒方面更為顯著。
生肥散中包含血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的修復,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血竭亦具補益氣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病菌侵襲,有利於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
因此,生肥散中加入血竭,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補益氣血等多方面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增強體質。
生肥散中含有赤石脂,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赤石脂性澀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生肥散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赤石脂可以固澀腸道,減少泄瀉。
- 止血生肌: 赤石脂亦有止血生肌作用。生肥散可能因患者腸道糜爛或潰瘍引起出血,赤石脂可幫助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
生肥散方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收斂固澀:龍骨性平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之效。生肥散多用於治療脾虛氣陷、汗多、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龍骨能收斂固澀脾胃,減少汗液流失,改善體虛乏力之症。
- 鎮驚安神:龍骨還具有鎮驚安神之效。生肥散方中若涉及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則龍骨可起到鎮心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總而言之,龍骨在生肥散方中發揮收斂固澀、鎮驚安神之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虛氣陷、汗多、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
生肥散中包含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熊膽味苦寒,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
- 消腫止痛: 熊膽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腫痛等。
然而,由於熊膽的來源是瀕危動物,因此現今已不再使用熊膽入藥,而是以其他中草藥替代,以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生肥散方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燥濕:輕粉性寒,能瀉熱燥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肥胖,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
- 通便排毒:輕粉能促進腸道蠕動,並具有瀉下作用,有助於排泄體內積聚的毒素,改善肥胖所帶來的腸胃不適。
然而,輕粉屬於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造成藥物中毒。
生肥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生肥散常用於治療瘡瘍腫痛,而冰片可有效抑制感染,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 通竅止痛:冰片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對於生肥散治療的瘡瘍腫痛,冰片的通竅止痛作用能夠減輕病患的痛苦,提升療效。
生肥散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可通達腦竅,醒神開竅,有助於改善因氣血虧虛所致的頭昏腦脹、神疲乏力等症狀。
二、 活血通絡: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對於氣血不足導致的肢體瘦弱、身體虛弱等,也有改善作用。
故生肥散中加入麝香,可起到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肢體瘦弱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肥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生肥散為外用方,主治「痔瘡」,尤其針對痔瘡潰爛、滲液或出血等症狀,主要功效為:
- 收斂止血:赤石脂、龍骨、海螵蛸等具收澀之性,能止滲液、斂瘡口。
- 消腫止痛:乳香、沒藥、血竭活血定痛,冰片、麝香辛散通絡,緩解局部腫痛。
- 清熱解毒:熊膽、輕粉、黃丹清熱燥濕,殺蟲解毒,防止瘡面感染。
- 生肌斂瘡:血竭、赤石脂等促進瘡口癒合,決明子或輔助清肝明目(兼治痔瘡肝熱上炎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收澀止血組
- 赤石脂(火煅)、龍骨(火煅)、海螵蛸:煅後增強收澀性,吸濕斂瘡,針對痔瘡滲血濕瘍。
- 血竭:散瘀止血,生肌斂瘡,兼顧「止血不留瘀」。
活血消痛組
-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滯血瘀。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滲透皮膚,引藥直達病所,緩解疼痛。
清熱解毒組
- 熊膽:苦寒清熱,解毒消腫,針對熱毒濕濁。
- 輕粉、黃丹:外用殺蟲解毒,但須注意用量(古方未標明比例)。
輔助藥理
- 決明子:清肝明目,或與痔瘡「肝經濕熱下注」病機相關。
- 黃丹(鉛丹):傳統用於斂瘡生肌,但現代已知其毒性,需謹慎。
治療原理核心
結合「收澀—活血—清熱」三法,以外用直接作用於痔瘡病灶:
- 先以收澀藥控制渗液出血;
- 再以活血藥改善局部循環,緩解腫痛;
- 清熱解毒藥防止繼發感染,促進癒合。
此方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維,適用於痔瘡急性期滲出或慢性潰瘍階段。
傳統服藥法
決明、乳香、沒藥、海螵蛸、黃丹、血竭、赤石脂(火煅)、龍骨(火煅)、熊膽、輕粉、冰片、上麝香。
收水。
上為細末。
每日摻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肥散, 出處:《一盤珠》卷五。 組成:決明、乳香、沒藥、海螵蛸、黃丹、血竭、赤石脂(火煅)、龍骨(火煅)、熊膽、輕粉、冰片、上麝香。 主治:收水。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