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膏

五福膏

WU F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胃經 18%
腎經 18%
肺經 9%
脾經 9%
大腸經 9%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福膏中加入全蠍,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痛、通絡止痙的功效。全蠍性寒,入肝經,能疏散風寒,緩解因風寒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同時,全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舒筋通絡,對於風濕痺痛、中風後遺症等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此外,全蠍還可鎮驚止痙,對於小兒驚風、癲癇等病症也有輔助治療效果。因此,五福膏中加入全蠍,旨在改善風寒痹痛、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起到祛風止痛、通絡止痙的功效。

五福膏中加入蜈蚣,主要是基於其藥性具有 通絡止痛、消腫散結 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 祛風解毒、通絡止痛、散結消腫 的作用。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病症都有良好的療效。

在五福膏中,蜈蚣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起到 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其治療功效。例如,蜈蚣可以與當歸、川芎等藥材共同作用,達到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的效果。

五福膏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巴豆性峻,為瀉下藥,可攻積滯、消腫毒。但其毒性亦強,需慎用。

方中加入巴豆,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攻堅克敵: 五福膏旨在治療頑固性疾病,如積聚已久之痰飲、瘀血等,巴豆之峻烈性可快速破除病邪,達到攻堅克敵的效果。
  2. 引導藥力: 巴豆性燥,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藥效。如同開路先鋒,為後續藥物鋪平道路。

需強調,巴豆用量需嚴格控制,需由專業醫師指導,方能發揮其功效,避免毒性副作用。

中藥方劑「五福膏」的組成中,包含斑蝥,是因為斑蝥具有攻毒和散結的作用。斑蝥能夠有效消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毒素引起的腫塊和結節有顯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攻毒散結,幫助方劑改善腫塊症狀。斑蝥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解毒方面效果更加明顯。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福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外貼主治「陽證瘡」(紅腫熱痛之癰疽疔毒)、潰瘍未潰,及外傷(刀斧傷、骨折筋傷),屬中醫「攻毒消腫、化瘀生肌」之法。其特點在於:

  1. 陽證瘡瘍:以斑蝥、巴豆等峻藥攻毒拔脓,獨頭蒜辛散消腫,配合虫類藥通絡散結,促使膿成或潰後排毒。
  2. 外傷修復:全蠍、蜈蚣袪風通絡,黃丹、鉛粉收斂生肌,油膏劑型形成保護層,兼「祛腐」與「生新」雙重作用。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虫類攻毒(全蠍、蜈蚣、斑蝥)

    • 全蠍、蜈蚣性辛溫有毒,走竄力強,通絡散結,針對瘡毒壅滯或外傷瘀血。
    • 斑蝥大毒,發泡拔毒,古代常用以「劫蝕惡肉」,刺激局部氣血流通,促使膿毒外泄。
  2. 峻藥腐蝕(巴豆、獨頭蒜)

    • 巴豆辛熱大毒,破積排膿,與蒜同搗可緩和烈性而增強透皮效果,推動瘡毒從深部外達。
    • 獨頭蒜辛溫,散腫止痛,抗菌作用明顯,助虫類藥穿透病灶。
  3. 劑型工藝(油熬加黃丹、鉛粉)

    • 清油炸藥焦枯後取其「焦性入血」之勢,增強化瘀;黃丹(鉛丹)、鉛粉收澀斂瘡,形成「猛藥攻邪-鉛類固護」的配伍層次。
    • 「滴水成珠」的製膏標準,使藥效緩釋並黏附患處,延長局部作用時間。

中醫理論核心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腐去新生」思想,結合「辛溫走竄」與「金石收斂」:

  • 虫類與蒜、巴豆協同,開泄腠理,破瘀化滯;
  • 黃丹、鉛粉在攻毒後階段收束創面,防邪復入。
    外貼使藥力直達病所,避開口服毒性,為古代瘍科「猛、銳」治法之代表。

傳統服藥法


全蠍30只,蜈蚣20條,巴豆30粒,斑蝥20只,獨頭蒜30個,清油1斤。
先用油將上藥炸焦,取出研為細末,再入油內熬至滴水成珠,加黃丹、鉛粉各若干,老嫩得中即成。
外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福膏有毒,不宜內服。
  • 五福膏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
  • 五福膏使用後,如有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五福膏,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全蠍30隻,蜈蚣20條,巴豆30粒,斑蝥20隻,獨頭蒜30個,清油1斤。 主治:各種陽證瘡,已潰未潰;及刀傷、斧砍、骨斷、筋折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