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下取通經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經絡通暢、改善血液循環等症狀。其中,乳香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
乳香,傳統中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某些揮發油和樹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瘀現象,從而有助於緩解因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乳香的鎮痛作用也使其在處理由氣滯血瘀引發的月經不調方面特別有效。
此外,乳香具備抗炎作用,可以對抗由於血瘀引起的局部炎症。因此,在下取通經丸的方劑中加入乳香,可以增強整體的療效,特別是在改善女性經期相關症狀及痛經方面,具有明顯的輔助效果。綜合來看,乳香的加入使得下取通經丸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提升了療效。
下取通經丸是一種用於促進經絡通行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的沒藥具有重要的療效。沒藥(Commiphora molmol)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從而幫助緩解因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疼痛或不適。
由於下取通經丸的主要功能在於調理經脈、促進月經流通,沒藥的成分正好補充了這一作用。其對血液的調節有助於增加經血的通量,並緩解因經絡阻滯所造成的痛感。此外,沒藥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於減少經期不適的同時,也能加速組織的修復。
因此,沒藥在下取通經丸中的運用,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適當地強化了方劑的整體效果,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達到通經、活血的目的。
下取通經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孩兒茶,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疼痛的作用。孩兒茶的藥理特性包括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能有效疏通經絡,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經期不適以及相關的疼痛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孩兒茶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有機酸和微量元素,這些成分除了可以改善微循環,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在下取通經丸中添加孩兒茶,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使其更為適合用於女性的經期調理及相關痛症的改善。綜合來看,孩兒茶的加入,為下取通經丸增添了調理經絡、解鬱舒痛的特色,使得這一方劑在臨牀實踐中更具有效性。
下取通經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是通經活血,調理月經不調等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很強的通便及活血作用。巴豆的主要成分為巴豆素,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便祕的改善,對於女性因腸道問題引起的經期不適,有著輔助的療效。
此外,巴豆還具有一定的溫陽散寒的特性,對於寒滯導致的經痛有良好的舒緩作用。然而,由於巴豆本身性烈,使用時需特別小心,適量使用才能避免副作用。因此,在中醫的調配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搭配其他藥材,以期達到良好的療效,同時減少巴豆可能帶來的風險。綜合來看,巴豆在下取通經丸中的應用,是為了加強通經活血的效果,協助調理女性生理問題。
「下取通經丸」中加入血竭,乃因其具備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性溫,味甘微苦,歸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阻滯,有助於通經止痛。同時,血竭亦具止痛消腫之效,可緩解因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和腫脹,達到行血通經、止痛化瘀之目的。因此,血竭在「下取通經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的效果。
下取通經丸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散寒邪: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溫通經絡的功效。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經閉、痛經等症,蔥白可溫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蔥白兼具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去除體內寒濕,對於因寒濕凝滯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蔥白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蔥白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下取通經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月經不調、行經不暢等症狀。其中,斑蝥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備獨特的藥理特性。
斑蝥,性微寒,味苦,有通經活血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在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進而改善因血滯引起的月經不調。臨牀上,斑蝥常用於解決因氣滯或血瘀所導致的痛經問題。此外,斑蝥也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增強身體的恢復能力。
然而,由於斑蝥毒性較強,因此使用時需要謹慎,通常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劑量,以確保安全和療效。綜合來看,斑蝥在下取通經丸中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達到活血通經、緩解痛經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下取通經丸主治功效分析
《壽世保元》所載之「下取通經丸」,其主治功效明確,為「婦人經閉不通,不論新久」。此方劑之獨特之處,在於其並非以內服方式,而是以外用塞入陰戶,直達病所,以其峻猛藥力,開通瘀滯,引經下行。
治療原理分析:
下取通經丸之組成,可謂藥性辛烈,直指病機。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 方中乳香、沒藥、血竭,皆為活血化瘀之要藥。乳香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沒藥散瘀止痛,消腫生肌;血竭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三藥合用,能強力推動血行,消散經脈中的瘀滯,破除癥瘕結塊,為經血暢通奠定基礎。
攻下逐瘀,通經下行: 巴豆峻下逐水,能破癥散結,通利腸道,引導瘀血下行。此藥性峻猛,以少量使用,其力足以破除經脈之阻礙,使瘀滯得以下泄。
辛溫散寒,通陽解表: 蔥白辛溫,能發汗解表,通陽散寒。經閉不通,亦有寒凝血滯之因,蔥白能溫散寒邪,助陽氣運行,暢通經脈。
以毒攻毒,破癥散結: 斑蝥性味辛寒,有毒,具攻毒散結,破癥殺蟲之效。此藥雖性峻烈,然少量外用,能以毒攻毒,破除經脈深層之結滯,促進氣血流通。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孩兒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能緩解因瘀滯引起的局部炎症,減輕疼痛不適。
綜合分析:
下取通經丸以多味峻烈藥物組成,其配伍巧妙,能從多方面協同作用。其核心在於強力活血化瘀,破癥散結,並佐以辛溫散寒、以毒攻毒之法,使瘀滯之血得以暢通下泄。外用塞入陰戶之法,藥力直達病所,更增強其通經之力。本方針對經閉不通,不論新久,均能發揮功效,可見其藥性之峻猛,功力之強勁。
然方中藥物多性猛烈,使用時務必謹慎,遵循醫囑。此方以破除瘀滯,疏通經脈為旨,非屬補虛之劑,故不可濫用。
傳統服藥法
乳香5分,沒藥5分,孩兒茶5分,巴豆(去殼)5分,血竭5分,蔥白5分,斑蝥5個。
上為末,共搗為丸。
綿裹3層,將線系住,送入陰戶內3-4寸許。俟一炷香,經水即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下取通經丸有活血通經的作用,因此孕婦不宜服用。此外,服用下取通經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下取通經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乳香5分,沒藥5分,孩兒茶5分,巴豆(去殼)5分,血竭5分,蔥白5分,斑蝥5個。 主治:婦人經閉不通,不論新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