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益營湯

LI PI YI Y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4%
心經 14%
膀胱經 6%
肺經 5%
腎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益營湯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益脾腎,健脾益氣: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益精血、烏髮、強筋骨等功效。脾腎為後天之本,何首烏能補益脾腎,使脾胃運化功能加強,腎氣充盈,進而達到健脾益氣之效。
  2. 滋陰養血,改善氣血虧虛: 理脾益營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萎黃等症狀。何首烏能滋陰養血,改善氣血虧虛,使面色紅潤,精神飽滿。

理脾益營湯中加入蓮子,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健脾益氣: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養心,益氣補腎,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蓮子富含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具有安神鎮靜的作用,能緩解心煩失眠、健忘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理脾益營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山藥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滋陰補虛:山藥同時具有滋陰補虛的功效,可以補益脾腎之陰,改善氣血不足、津液虧損等症狀。理脾益營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陰虛火旺等症狀,加入山藥可以更好地起到滋陰補虛的作用,提高療效。

理脾益營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健脾和胃、消暑化濕之效,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脾虛濕困的病症。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功效。脾虛濕困常表現為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倦怠乏力等,白扁豆能健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化解濕氣,改善這些症狀。同時,白扁豆還能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的目的。

主治功效


理脾益營湯之主治功效分析

理脾益營湯,出自《不居集》,為吳澄自擬之方。綜觀古籍,本方主要針對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之證,尤其適用於不耐歸、地等滋膩補陰之藥者。其治療原理,可從藥物組成及古文論述中深入探討。

藥物組成與功效:

  • 何首烏: 作為君藥,其性微溫,味甘澀,具滋陰養血、固精止帶、強筋骨之效。針對陰虛血少之根本,補益精血,充養身體。
  • 蓮子: 性平,味甘澀,能健脾養心、益氣安神、止帶止瀉。用於輔助健運脾胃,且能寧心安神,改善因陰血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寧。
  • 山藥: 性平,味甘,可補脾益肺、固腎養陰、生津止渴。補脾胃之氣,兼顧肺腎之陰,以助生化之源,且可潤澤臟腑。
  • 白扁豆: 性微溫,味甘,具健脾和胃、消暑化濕、止瀉止吐之功。健脾化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亦可防止因脾虛所致之泄瀉。

古文內容分析:

《不居集》中多處提及理脾益營湯,可歸納出以下幾點:

  1. 針對病機: 明確指出本方主治「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點明其所針對之病機為脾氣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兼見陰虛內熱之證。歸、地之性滋膩,於脾虛者易礙脾胃運化,故不耐受,本方則選用藥性平和之品,補而不滯。
  2. 鑑別應用: 《不居集》中,將理脾益營湯與其他方劑進行鑑別,如「食少脾虛,經不至者,理脾陰正方。…血虛有火,肝氣上逆者,理脾益營湯,或暢鬱湯。」可見,本方與理脾陰正方皆針對脾虛,但理脾益營湯更側重於血虛有火之證,且可能存在肝氣不和之象。又與暢鬱湯並列,推測二者治療有共通之處,皆能處理血虛有火之證,但暢鬱湯或更偏於疏肝解鬱,理脾益營湯則更側重於補益脾血。
  3. 應用範圍: “脾虛不統血,而難用四物者,宜理脾益營湯”,說明本方可以應用在血虛而脾氣虛弱,無法耐受四物湯等峻補之劑的患者,避免過補滯膩。另外,針對心虛火盛、煩熱內熱、怔忡不寐者,《不居集》也建議可選用本方,顯現其具有改善心神不寧、虛熱等功效。
  4. 靈活加減: 根據不同情況,可對本方進行加減應用,如:「陰陽兩虛者,加中和理陰湯。血分熱者,加丹皮、地骨皮。痰多者,加橘紅、貝母。咳嗽者,加紫菀、枇杷葉。汗多者,加浮麥。失血者,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加穀芽、苡仁。」可見本方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根據臨牀具體症狀進行加減,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治療原理:

理脾益營湯以滋補脾陰為主,兼顧養血清熱。方中何首烏滋補肝腎精血,充養陰液;蓮子、山藥、白扁豆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氣血生化有源;且蓮子亦能養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全方配伍,標本兼顧,既能補養陰血,又能健運脾胃,使其氣血充足,陰陽調和,熱自退,諸症得緩。尤其適用於那些脾虛而難以耐受滋膩補藥者。

總結:

理脾益營湯針對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之證,以平和之品補養精血,健運脾胃,兼顧養心安神。其選藥配伍平和,不易滋膩礙脾,又能補益氣血,且能隨症加減,使其應用範圍廣泛,對於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耐受補益之品者,不失為一良方。

傳統服藥法


制首烏3錢,海參2錢,蓮肉2錢,黑料豆2錢,山藥2錢,扁豆2錢。
陰陽兩虛者,加中和理陰湯;血分熱者,加丹皮、地骨皮各8分;痰多者,加橘紅、貝母各6分;咳嗽者,加紫菀、枇杷葉各1錢;汗多者,加浮麥1錢;失血者,加金墨藕節;食少者,加谷芽、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益營湯,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 組成:制首烏3錢,海參2錢,蓮肉2錢,黑料豆2錢,山藥1錢,扁豆1錢。 主治:脾虛血少,陰虛發熱,不任歸、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