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和理陰湯中包含人參,其原因如下:
- 扶正固本,益氣生津: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方中加入人參,旨在扶正固本,補充患者氣陰兩虛之不足,改善其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口渴咽乾等症狀。
- 調和陰陽,平衡體內環境: 中和理陰湯以溫補脾腎、滋陰降火為主要功效,人參的溫補作用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調和陰陽,平衡體內環境,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中和理陰湯中加入燕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肺,益氣養血: 燕窩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肺、益氣養血的功效。中和理陰湯多用於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的患者,燕窩可以滋陰降火,補充氣血,有助於平衡陰陽,恢復身體機能。
二、 提高藥效: 燕窩富含膠原蛋白、多醣體等營養成分,可以促進細胞再生,增強免疫力。加入中和理陰湯中,可以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和理陰湯中包含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固精止遺的作用。中和理陰湯多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病症,而山藥的滋陰補腎作用可以起到平衡陰陽、降火消炎的效果。
- 健脾益胃: 山藥能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中和理陰湯中常包含一些寒涼的藥材,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負擔,而山藥的健脾作用可以緩解藥性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劑「中和理陰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化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消暑止瀉之效。方中若因脾虛濕盛導致陰虛,白扁豆可健脾化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減少濕邪困脾,從而有助於陰虛的改善。
- 清熱解毒: 白扁豆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緩解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因此,白扁豆在中和理陰湯中發揮健脾化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平衡陰陽,改善陰虛體質。
中和理陰湯中的蓮子有著重要的藥理作用,其主要目的是調理陰虛、益腎固精。蓮子自古以來被視為營養豐富的食材,同時也具備藥用價值。
首先,蓮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心、安神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因陰虛所引起的心煩意亂、失眠等症狀。其次,蓮子中的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夠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此外,蓮子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促進腸道健康。
再者,蓮子的作用不僅限於滋補,還能夠調理脾胃,促進食慾,這在陰虛患者中尤為重要,因為陰虛常常伴隨著食慾不振的問題。由於這些特性,蓮子成為中和理陰湯中的關鍵成分,使整個方劑能夠更全面地調理陰虛的病症,達到理陰養生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和理陰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古代醫家,針對「中氣虛弱,脾胃大虧」之證而設。患者多因久病或體虛,導致脾胃運化無力,出現「飲食短少」;脾虛生濕,聚而為痰,故見「痰嗽」;氣虛不能攝血,則「失血」;脾虛濕盛下注,則「泄瀉」;中焦氣滯,則「腹脹」。尤為關鍵者,此類患者體質虛弱,不耐峻補(如黃耆、白朮之溫燥,當歸、熟地之滋膩),故以平和之品調理,緩補中焦,兼顧陰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人參(或沙參):
- 主補中氣,益肺脾。若肺有火(陰虛燥熱),則以沙參易人參,取其甘涼潤肺,防人參之溫燥助火。二者並用,則氣陰雙補。
燕窩:
- 甘平滋潤,養陰潤燥,補肺益胃。針對脾胃陰虛或肺燥失血者,既能補虛,又無滋膩礙胃之弊。
山藥、扁豆、蓮肉、老米:
- 此四味皆屬甘平之品,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之效。
- 山藥兼能滋肺腎之陰;扁豆化濕和中;蓮肉固腸止瀉;老米(陳倉米)和胃養脾,助藥力之緩行。
加減變通:
- 陰虛火泛:加海參滋腎養陰,降虛火。
- 痰多:加橘紅、半夏曲以化痰燥濕,兼顧脾虛之本。
- 泄瀉:加臍帶(古法用於固腎氣,現代多代以其他收澀藥),意在補脾腎而止瀉。
- 久嗽:枇杷葉、款冬花肅肺止咳,且不耗氣。
- 失血:丹參、荷葉活血止血,兼清鬱熱。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甘平培中」為主軸,避開溫燥與滋膩,通過健脾益氣、潤養陰液,恢復中焦運化。
- 補而不滯:燕窩、山藥等質清味淡,補陰不礙脾。
- 瀉不傷正:化痰、止咳、止血等加減藥物,皆選用平和之品,契合虛弱體質。
- 標本兼顧:痰、嗽、瀉、血等標症,皆建立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體現「治病求本」之法。
適用於脾胃氣陰兩虛,兼夾痰濕、出血等複雜病機,需緩圖見功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燕窩5錢,山藥1錢,扁豆1錢,蓮肉2錢,老米3錢。
凡肺有火者,以沙參易人參,或2者並用;陰虛火泛者,加海參3-5錢;痰多者,加橘紅、半夏曲5-7分;泄瀉者,加臍帶;嗽不止者,加枇杷葉、款冬花各8分;失血者,加丹參、荷葉各1錢;熱盛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益氣健脾、養陰潤燥的功效,適合於中氣虛弱、脾胃大虧、飲食短少、痰嗽失血、泄瀉腹脹等症。但脾胃虛寒、濕阻中焦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中和理陰湯,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 組成:人參1錢,燕窩5錢,山藥1錢,扁豆1錢,蓮肉2錢,老米3錢。 主治:中氣虛弱,脾胃大虧,飲食短少,痰嗽失血,泄瀉腹脹,不任耆、朮、歸、地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