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髓散

AN S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胃經 19%
脾經 14%
肺經 14%
心經 9%
膽經 9%
心包經 4%
腎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髓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安髓散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頭昏頭痛等症,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止痛安神的作用。
  2. 引藥上行: 安髓散中常配伍其他滋陰安神的藥物,如酸棗仁、柏子仁等,川芎能引導這些藥物上行入腦,增強其安神定志之效。

安髓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導致的心煩不安、胸悶脅痛等症狀,同時亦能調節脾胃氣機,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問題。
  2. 安神定志,助眠寧心: 香附還能起到安神定志、助眠寧心之效,有助於緩解因精神緊張、思慮過度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

因此,安髓散中加入香附,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並緩解因肝鬱氣滯、心神不寧等原因造成的困擾。

安髓散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痙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襲人、痰濁阻絡而引起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與安髓散整體止痙鎮痛之效相輔相成。
  2. 燥濕化痰:白附子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濁壅盛所致的痰涎壅阻、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能促進痰液排出,恢復患者神志,提高安髓散的整體療效。

安髓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安髓散方中多爲辛辣燥烈之品,容易耗傷陰津。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藥性、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可以中和方中燥烈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其甘味入脾,可以健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促進機體恢復。同時,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安髓散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疏風止痛: 白芷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效果。安髓散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而風寒入於經絡,亦可導致神志不安,白芷可以疏散風寒,緩解其對心神的影響,從而達到安神止痛的效果。
  2. 通竅開竅: 白芷具有通竅開竅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進而改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安髓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安髓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牡蠣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斂陰固精: 牡蠣能斂陰固精,對於遺精滑精、腎虛遺尿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安髓散中加入牡蠣,可以幫助滋陰補腎,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安髓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安髓散由以下藥材組成: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生新。
  • 香附: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 白附子:燥濕化痰,止痛消癤。
  • 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 白芷:散風解表,通經活絡。
  • 牡蠣:平肝息風,鎮心安神。
  • 相草:亦有文獻載於方中,然其功效有待考證,此處暫不詳述。

主治病症

綜合古籍記載,安髓散主要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導致的「髓出」症狀。所謂「髓出」,是指頭部外傷導致腦髓外溢,可能是腦脊液滲漏或其他腦組織損傷。

治療原理分析

安髓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活血化瘀,止痛生新:方中川芎能活血行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此作用對外傷造成的局部組織損傷具有修復作用,有助於「生新」,即促進新組織生長。

  2. 理氣疏肝,解鬱止痛:香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外傷易導致氣機鬱滯,引起疼痛。香附的疏肝理氣作用,能有效緩解因氣滯導致的疼痛,促進氣機恢復。

  3. 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白附子能燥濕化痰,兼具止痛消癤之功。外傷易導致局部濕邪停滯,產生痰瘀,引起腫脹疼痛。白附子的燥濕化痰作用,有助於消除局部濕邪,減輕腫脹,緩解疼痛。

  4. 散風解表,通經活絡:白芷能散風解表,通經活絡。外傷可能導致風邪入侵,引起經絡阻塞。白芷的散風解表、通經活絡作用,有助於驅散風邪,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損傷。

  5. 平肝息風,鎮心安神:牡蠣能平肝息風,鎮心安神。外傷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驚恐、心神不寧等症狀。牡蠣的平肝息風、鎮心安神作用,有助於穩定患者情緒,緩解神經緊張。

  6. 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甘草能調和諸藥,並兼具清熱解毒之功。能協調方中各藥的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並能緩解外傷可能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

綜合而言,安髓散通過活血化瘀、理氣疏肝、燥濕化痰、散風解表、平肝息風、調和諸藥等作用,多方面協同作用於外傷造成的腦髓損傷,達到緩解疼痛、促進組織修復、穩固神經系統、調和整體機能之效。此方以活血、理氣為主,兼顧祛風濕與安神,針對腦外傷導致的髓出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
生薑汁和酒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髓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服用安髓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安髓散, 出處:《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 主治:腦陷頭疼。

安髓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組成:川芎1兩,香附1兩,白附子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相草1兩,牡蠣1兩。 主治:腦傷髓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