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藭散方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味辛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效果。香藭散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香附的疏肝解鬱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 香附同時具備健脾消食的功能,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腸胃蠕動,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積腹痛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香藭散中加入香附,可起到協同其他藥物,調節脾胃,促進消化,增強療效。
香藭散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之效。香藭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頭風、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藁本的祛風止痛作用,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
- 通竅止痛:藁本能通鼻竅,止鼻塞,對於風寒侵襲鼻竅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香藭散在治療頭風頭痛的同時,也能兼顧鼻塞等症狀,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因此,藁本作為香藭散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祛風止痛和通竅止痛作用,使藥方更具療效。
香藭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活血止痛:香藭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川芎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與香藭散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二、引藥上行,達頭面部:香藭散中多用辛溫解表之藥,川芎辛溫走散,上行頭面,能引導藥物上行,使藥力直達頭面部,增強治療效果,提高療效。
香藭散中包含橘皮,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行氣理氣,化痰止咳: 橘皮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之效。香藭散中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氣滯咳嗽,而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痰液排出,化解肺中鬱氣,緩解咳嗽症狀。
2. 和胃降逆: 橘皮亦可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香藭散中加入橘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調理脾胃功能,達到治本之效。
香藭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香藭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加入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保護脾胃,使其藥效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與香附、延胡索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其行氣解鬱、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藭散」,主要成分為:香附、藁本、川芎、橘皮、甘草,其主治功效為:感冒著涼。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香藭散」以香附、藁本、川芎、橘皮、甘草五味藥配伍而成,其中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橘皮理氣行氣、燥濕;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寒,理氣化瘀,止痛散結之功。
香藭散主治感冒著涼所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癢、口渴等症狀。
中醫認為,感冒著涼是由於外感風寒或風熱邪氣侵襲人體,導致肺氣失宣,衛氣不固,營衛失調所致。香藭散中的諸藥合用,可以發散風寒,疏通經絡,宣肺解表,止咳化痰,從而緩解感冒著涼的症狀。
此外,香藭散還可以治療其他與風寒或風熱相關的疾病,如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癢、口渴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去毛,炒)6兩,藁本(去蘆)4兩,川芎(銼)2兩,橘皮(去白)2兩,甘草1兩半(炙)。
發散表邪。
上為細末。
每服3錢,以水1盞,加生薑3片,煎7分,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藭散, 出處:《百一》卷七。 組成:香附子(去毛,炒)6兩,藁本(去蘆)4兩,川芎(銼)2兩,橘皮(去白)2兩,甘草1兩半(炙)。 主治:發散表邪。主治:傷風感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