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枳殼丸

A JIAO ZHI K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腎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枳殼丸中包含阿膠,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 阿膠性溫,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固精止汗的功效。枳殼則偏於理氣燥濕,與阿膠相配,可緩解阿膠的滋膩之性,避免補而不燥,使藥性更加平和,適合於陰血不足,兼見氣滯者使用。
  2. 補益兼顧: 阿膠枳殼丸常用於治療血虛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阿膠補血,枳殼行氣,二者相輔相成,可達到補血調經、行氣止痛的功效。

阿膠枳殼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理氣消積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阿膠滋陰補血,但其性黏膩,易於阻滯氣機,導致氣機不暢,甚至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枳殼的加入可以疏通氣機,促進血行,避免阿膠滋膩之性造成的不良反應,使得補血效果更加顯著。此外,枳殼還能降逆止嘔,對於阿膠滋膩所致的噁心嘔吐也有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阿膠枳殼丸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阿膠枳殼丸,出自多部醫典,如《婦人大全良方》、《世醫得效方》、《濟陰綱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赤水玄珠》、《校註婦人良方》等,其組成簡單,僅由阿膠與枳殼兩味藥材等分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虛羸,大便祕澀之證。縱觀各醫家論述,可歸納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本方主要針對產後虛弱所導致的便祕,具體而言,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

  1. 產後虛羸,大便祕澀:此為本方最核心的適應症。《婦人大全良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濟陰綱目》等多部醫書均明確指出此方可治產後虛羸,大便祕澀。產後婦女因分娩耗氣傷血,易致氣血虧虛,腸道失於濡潤,進而導致大便乾結、排出困難。

  2. 產後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大便祕澀:《世醫得效方》在產後便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闡明此方適用於產後因出血過多,導致腸胃虛竭,津液虧乏所引發的便祕。此乃氣血大虧,陰液不足,不能潤腸所致。

治療原理

阿膠枳殼丸的治療原理,可從其藥物組成與產後病理兩方面進行分析:

  1. 阿膠:滋陰養血,潤燥:阿膠性味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止血安胎之功。產後婦女易血虛陰虧,阿膠恰可補益氣血,充養陰液,以濡潤腸道。陰液足則腸道得潤,大便自然易於排出。

  2. 枳殼:理氣消食,疏肝解鬱:枳殼苦辛微寒,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消食、疏肝解鬱、化痰散結之效。產後氣血虛弱,易致氣機阻滯,脾胃運化失司,表現為腹脹、便祕。枳殼的理氣作用可推動腸道蠕動,促進大便下行,同時可疏達肝氣,有助於氣機條暢。

  3. 兩藥合用,相輔相成:阿膠滋陰養血,補足陰血之不足,而枳殼理氣,推動腸道蠕動,兩藥合用,標本兼治,既能補益氣血,又能促進腸道通暢。此外,諸書皆載本方以蜜丸為劑,蜜亦有潤腸通便之效。

  4. 滑石為衣,保護腸胃:本方以滑石末為衣,有保護腸胃,防止藥物刺激,並能滑利腸道,助其下行之效。

  5. 針對產後病理:產後虛羸,乃氣血虧虛之本,腸道失於濡潤,氣機阻滯為其標,阿膠補益氣血,濡潤腸道,枳殼理氣導滯,共同作用,針對產後病理,使腸道恢復正常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阿膠枳殼丸乃針對產後虛弱所導致的便祕而設的經典方劑。其以阿膠滋陰養血為本,以枳殼理氣導滯為用,標本兼顧,使氣血充盈,腸道蠕動有力,從而達到潤腸通便之效。本方劑簡效宏,至今仍為臨牀常用。

傳統服藥法


阿膠、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研滑石為衣。
每服20丸,溫水送下,半日來未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止血、理氣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產後虛羸、大便祕澀。但本方含有阿膠,阿膠具有滋膩的功效,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枳殼,枳殼具有破氣的功效,因此本方不宜與其他破氣的藥物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枳殼丸, 出處:《三因》卷十七。 組成:阿膠、枳殼(麸炒,去瓤)各等分。 主治:産後虛羸,大便秘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