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痰飲

ZHU TA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碥》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8%
心經 15%
胃經 13%
腎經 7%
膀胱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逐痰飲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痰濕壅肺、咳嗽痰多、喘息氣促等症狀,能有效祛除痰濕,通暢氣道。
  2. 解毒消腫: 天南星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瘡瘍腫毒等症。在逐痰飲中,其解毒作用可以減輕痰液毒性,幫助痰液排出,促進患者康復。

逐痰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逐痰飲多用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可以有效地祛除肺部濕痰,緩解呼吸不暢。
  2. 降逆止嘔: 半夏除了化痰外,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痰多伴有噁心嘔吐的患者,半夏可以有效地抑制嘔吐,減輕患者痛苦。

因此,半夏在逐痰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化痰止咳,更能兼顧降逆止嘔,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逐痰飲中加入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熱痰、燥痰、咳喘等症狀,竹瀝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潤肺止咳: 竹瀝能滋潤肺燥,緩解肺熱,進一步促進痰液的稀釋和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竹瀝在逐痰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治療痰多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逐痰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 生薑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寒痰、濕痰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生薑可以溫肺散寒,助藥力化痰止咳。
  2. 調和藥性: 生薑味辛,可以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容易發揮療效。此外,生薑還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進一步增強逐痰飲的療效。

逐痰飲中包含瓜蔞,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化痰:瓜蔞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之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肺熱,而其利水作用有助於排除痰液,對於熱痰、燥痰尤為有效。
  2. 行氣止痛:瓜蔞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有助於緩解因痰阻氣道而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此外,瓜蔞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痰阻所導致的腹部脹滿等症狀。

綜上所述,瓜蔞在逐痰飲中發揮了清熱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使其成爲治療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的常用藥材。

逐痰飲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化痰止咳之功效。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散風熱,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粘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白僵蠶還能息風止痙,對於因痰熱內擾導致的驚厥、抽搐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逐痰飲中加入白僵蠶,可以增強其化痰止咳的功效,並輔助治療因痰熱所致的相關症狀。

逐痰飲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咳: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眩之效,可緩解痰液阻塞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天麻還能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呼吸道黏膜炎症,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
  2. 配合其他藥材: 逐痰飲通常包含其他化痰止咳的藥材,如半夏、杏仁、陳皮等。天麻與這些藥材相配,能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化痰止咳、通暢呼吸的目的。

逐痰飲中加入龍齒,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化痰: 龍齒味甘鹹,性涼,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喘痰多者,龍齒能清熱降火,化痰止咳,起到輔助逐痰的作用。

二、 滋陰潤燥: 龍齒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因燥熱傷肺,痰液粘稠難以咳出者,龍齒能滋陰潤燥,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

因此,逐痰飲中加入龍齒,不僅能清熱化痰,也能滋陰潤燥,有助於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逐痰飲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的功效。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肺經。其揮發油中含有菖蒲酮等物質,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促進呼吸道分泌,有助於痰液排出。同時,石菖蒲還能溫肺化痰,對於寒痰、濕痰都有效。

因此,在逐痰飲中加入石菖蒲,可增強其化痰止咳之效,並輔助醒神開竅,提高藥效。

逐痰飲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開竅醒神,化痰止咳:遠志性味苦甘,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之效。逐痰飲旨在治療痰多咳喘,而遠志可以開通心肺之氣,使痰液易於排出,並能改善因痰阻所致的神志不清。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逐痰飲中其他藥材如杏仁、貝母等,也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而遠志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其化痰止咳的效果。此外,遠志還能緩解其他藥材可能引起的燥咳,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逐痰飲中加入附子,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

  1. 寒痰凝滯: 逐痰飲主治寒痰凝滯,而附子性熱,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附子溫陽化氣,有助於驅散寒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溫陽助氣: 寒痰常伴隨陽氣不足,附子溫陽補氣,可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痰液排出。

雖然附子性熱,但與其他藥物配伍得當,可以避免燥熱之弊,發揮其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逐痰飲」

中藥方劑「逐痰飲」,主要成分是:天南星,半夏,竹瀝,生薑,瓜蔞,白僵蠶,天麻,龍齒,石菖蒲,遠志,附子,主治功效是:癲癇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牛叫聲、馬叫聲、羊叫聲、豬叫聲、狗叫聲、雞叫聲。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常用於治療痰濕穢濁之邪矇蔽清竅所致之神誌昏亂、癲狂痰熱內盛、濕濁矇蔽等症狀。另外,石菖蒲也具有芳香化濕、安神益智、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它能清化熱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適用於痰熱咳嗽、胸痺、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祕、癰腫初起等病症。另外,瓜蔞也具有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和潤肺的作用,可促進呼吸道上皮細胞代謝,增強黏液分泌和排出,緩解咳嗽、咳痰;並可清熱瀉火、解毒、促進代謝排泄,抗氧化,保護肺部免受有害物質侵害。此外,瓜蔞還能散結,消腫利尿,祛濕利水,常作為藥物配方的輔助藥物,用於淋巴結結核、肺結核等疾病的治療中。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逐痰飲」的主要成分有天南星、半夏、竹瀝、生薑、瓜蔞、白僵蠶、天麻、龍齒、石菖蒲、遠志、附子等,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主治癲癇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牛叫聲、馬叫聲、羊叫聲、豬叫聲、狗叫聲、雞叫聲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南星、半夏、竹瀝、薑汁、瓜蔞、僵蠶、天麻、龍齒、石菖蒲、遠志、附子。
聲如犬吠,加柴胡,如羊叫,加黃連,如牛叫,加白芍,如雞鳴,加黃芩,如豬叫,加知母。
先一夕勿食,次早搗茶子煎湯,束小腹飲之即吐。虛者先補後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逐痰飲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癲癇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逐痰飲, 出處:《醫碥》卷四。 組成:南星、半夏、竹瀝、薑汁、瓜蔞、僵蠶、天麻、龍齒、石菖蒲、遠志、附子。 主治:癲癇,有六畜之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