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陳皮、石膏、竹茹、茯苓、甘草。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麻痘嘔吐多因外感風熱,內傷痰熱所致。本方以橘紅、半夏、石膏清熱化痰,茯苓、竹茹和胃止嘔,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和胃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石膏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橘紅、半夏、石膏、白茯苓、竹茹、甘草。 主治:麻痘嘔吐。
竹茹石膏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竹茹、石膏、黃芩、陳皮、半夏。 主治:麻疹發熱之時,吐利並作。
竹茹石膏湯, 出處:《疫喉淺論·新補會厭論》。 組成:鮮竹茹3錢,軟石膏5錢。 主治:疫喉白腐,壯熱如烙,煩渴引飲。
竹茹石膏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陳皮、石膏、竹茹、茯苓、甘草。 主治:麻症吐利兼作,或滯下,火邪內迫多吐。
竹茹石膏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九。 組成:半夏(薑制)、赤苓、陳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 主治:和中清熱。主治:麻疹火邪內迫,胃氣衝逆,嘔吐。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