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泄熱湯

ZHU LI XIE R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一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2%
肝經 14%
心經 13%
脾經 10%
腎經 6%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竹瀝泄熱湯」方劑中包含竹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一、清熱解暑: 竹瀝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之效。對於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二、利咽開音: 竹瀝能潤喉開音,對於暑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竹瀝在「竹瀝泄熱湯」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暑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竹瀝泄熱湯」方中加入「麻黃」的原因主要有二:

  1. 宣肺解表,發汗散熱: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熱之功。竹瀝泄熱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症見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麻黃能幫助疏散表邪,使體內熱邪得以宣泄,達到解表退熱之效。
  2. 配合竹瀝清熱利咽: 竹瀝清熱利咽,可潤燥生津,緩解咽喉腫痛。麻黃則有助於促進汗液排出,進一步降低體溫,與竹瀝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表、利咽止咳的效果。

竹瀝泄熱湯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在於: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竹瀝泄熱湯主治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引飲、煩躁不安等症,而石膏正是針對這些熱證的關鍵藥物。
  2. 解毒止痛: 石膏亦有解毒止痛之效,可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竹瀝泄熱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效果。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竹瀝寒性: 竹瀝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與竹瀝相配,可中和其寒性,保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生薑辛溫,可發汗解表,與竹瀝清熱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迅速驅散體內熱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熱病之陰傷: 竹瀝清熱解毒,但容易傷陰。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緩解竹瀝清熱過程中可能造成的陰液虧損,保護患者津液。
  2. 調和藥性,防止寒涼過度: 竹瀝性寒,白芍性微寒,兩者搭配可使清熱之力更為平和,避免寒涼之氣過度傷及脾胃,同時也使藥效更趨穩定。

竹瀝泄熱湯中包含大青葉,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

大青葉味苦性寒,入肺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其藥性寒涼,善於清泄上焦熱毒,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均有較佳療效。

竹瀝泄熱湯以竹瀝清熱解毒,配合大青葉涼血消腫,二者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苦寒之性可直接作用於熱邪,並能清泄肝膽之火,對於因肝火上炎、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涼血止血: 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在竹瀝泄熱湯中,梔子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熱毒、涼血止血,促進身體恢復。

竹瀝泄熱湯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透表: 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入肺經,具有升散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竹瀝泄熱湯主要針對熱毒壅閉,表邪未解的症狀,升麻可將體內熱邪引導外出,疏通經絡,促進汗出,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2. 協調藥性: 竹瀝泄熱湯中竹瀝清熱解毒,生石膏清熱瀉火,升麻則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升麻的升散作用,可避免清熱藥物過於寒涼,對體表產生寒邪之氣,造成新的病症。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竹瀝泄熱湯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茯苓可助其利水滲濕,將熱毒從體內排出,同時亦可健脾益氣,防止藥物傷脾。
  2. 配合竹瀝,清熱瀉火: 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之效。茯苓與竹瀝相配,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且茯苓能緩解竹瀝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脾。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其性寒涼,能清熱解毒,對於熱邪內蘊、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玄參亦能滋陰降火,對於陰虛火旺、口燥咽乾、失眠多夢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因此,竹瀝泄熱湯中加入玄參,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功效,達到治療熱病的目的。

竹瀝泄熱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竹瀝泄熱湯主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症,知母能清泄肺胃之熱,降火生津,與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2. 滋陰潤肺:知母除了清熱瀉火,還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熱病耗傷津液,容易引起肺燥咳嗽,知母能滋陰潤肺,緩解燥熱之症,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

主治功效


竹瀝泄熱湯

組成

  • 竹瀝
  • 麻黃
  • 石膏
  • 生薑
  • 白芍
  • 大青葉
  • 梔子
  • 升麻
  • 茯苓
  • 玄參
  • 知母

功效

  • 清熱瀉火
  • 生津止渴
  • 疏風解表
  • 清熱解毒

主治

  • 肝實熱:肝臟有實熱,通常表現為煩躁易怒、口渴、口苦、面紅目赤、小便黃赤等症狀。
  • 陽氣伏邪熱:陽氣被邪熱壓制,導致氣機不暢,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 喘逆悶恐:呼吸急促、胸悶、恐懼不安。
  • 目視物無明: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
  • 狂悸非意而言:心悸、心慌,言語錯亂,神志不清。

方劑組成介紹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大青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血、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中藥方劑「竹瀝泄熱湯」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肝實熱、陽氣伏邪熱、喘逆悶恐、目視物無明、狂悸非意而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竹瀝1升,麻黃3分,石膏8分,生薑4分,芍藥4分,大青3分,梔子仁3分,升麻3分,茯苓3分,玄參3分,知母3分,生葛8分。
須利,去芍藥,加芒消3分,生地黃5分。
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下竹瀝煮2-3沸,分3服。
竹瀝湯(《聖濟總錄》卷六十七)竹瀝瀉熱湯(《普濟方》卷十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肝實熱證,若有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瀝泄熱湯,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竹瀝1升,麻黃3分,石膏8分,生薑4分,芍藥4分,大青3分,梔子仁3分,升麻3分,茯苓3分,玄參3分,知母3分,生葛8分。 主治:肝實熱,陽氣伏邪熱,喘逆悶恐,目視物無明,狂悸非意而言。

竹瀝泄熱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删繁方》。 組成:竹瀝1升,麻黃3兩,大青3兩,梔子3兩,人參3兩,玄參3兩,升麻3兩,茯苓3兩,知母3兩,石膏8兩(碎),生薑4兩,芍藥4兩,生葛8兩。 主治:肝陽氣伏邪熱,喘逆悶恐,眼視無明,狂悸非意而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