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苓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考慮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作用。
豬苓丸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但方中藥物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痰濕內阻。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既能化解藥物寒涼之性,又能防止痰濕阻滯,使藥效更趨於平和,達到最佳療效。
「豬苓丸」方劑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改善水腫等病症。此功效與豬苓丸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 與其他藥材相配伍: 豬苓與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搭配使用,可加強利水滲濕效果,並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例如,與茯苓配伍,可增強利水滲濕的作用;與澤瀉配伍,可加強利尿效果。
主治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苓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豬苓(去黑皮)半兩,肉豆蔻(去殼,炮)2枚,黃柏(去粗皮,炙)1分。 主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嗜卧不食。
豬苓丸,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半夏1兩(破如豆大),木豬苓4兩。 主治:開鬱滯。主治:濕熱內蘊,遺精滑濁,尿頻澀痛。夢遺。年壯氣盛,情欲動心,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夢遺白濁。濕鬱熱滯精滑。小水頻數。痰飲迷心。便濁澀痛。
豬苓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豬苓(去黑皮)3分,牽牛子(炒)1兩,葶藶(隔紙炒)半兩,桑根內皮(銼)1兩,赤小豆(炒)半合,鬱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防已1兩,大腹子(和皮銼)3個,生薑(切,焙)1兩。 主治:湧水。
豬苓丸,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組成: 豬苓丸(《痘疹傳心錄》卷十七。)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七。組成:白朮2兩,豬苓3兩,澤瀉3兩,茯苓2兩5錢,肉桂3錢,槟榔2兩,木通2兩,乾葛2兩,甘草3錢。主治:分陰陽,利水道,止泄瀉。 。 主治:分陰陽,利水道,止泄瀉。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