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要茯苓散

ZHI YAO F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1%
心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7%
肝經 6%
腎經 5%
膀胱經 2%
膽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治要茯苓散 」

組成:麥門冬、茯神、通草、升麻、赤石脂、知母、大棗、紫菀、桂枝、竹茹

麥門冬

  • 性味:甘、寒
  • 歸經:心、肺經
  •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茯神

  • 性味:甘、平
  • 歸經:心、脾經
  • 功效: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通草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膀胱經
  • 功效: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經: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赤石脂

  • 性味:甘、澀,性平
  • 歸經:無
  • 功效: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知母

  • 性味:寒、苦
  • 歸經:肺、胃、腎經
  •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大棗

  • 性味:甘、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養血、健脾益胃、潤肺止咳

紫菀

  • 性味:苦、辛、平
  • 歸經:肺、腎經
  • 功效: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桂枝

  • 性味:辛、溫
  • 歸經:少陽、太陽、太陰經
  • 功效:發汗解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止痛

竹茹

  • 性味:涼、甘
  • 歸經:肺、胃、心經
  • 功效: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主治功效

  • 心經實熱:心臟機能失調,火氣過旺,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口乾舌燥、煩躁不安。
  • 口乾煩渴:嘴巴乾澀,常感口渴。
  • 眠臥不安:難以入睡,睡不安穩,常有失眠或早醒等症狀。
  • 心神恍惚:精神不集中,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遲鈍。

總結

中藥方劑「 治要茯苓散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定驚、益氣養陰、化痰利尿等功效。該方劑主治心經實熱,表現為心悸、胸悶、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亦可治療口乾煩渴、眠臥不安、心神恍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1兩半,茯神1兩半,通草1兩2錢半,升麻1兩2錢半,赤石脂1兩7錢5分,知母1兩,大棗12枚,紫菀7錢5分,桂心7錢5分,淡竹茹5錢。
上為末。
每服1兩,水煎服。
驚悸:一小兒驚悸,睡臥不安,發熱飲冷。用治要茯苓散而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麥門冬、茯神、通草、升麻、赤石脂、知母、大棗、紫菀、桂枝、竹茹組成。麥門冬、茯神、通草、升麻、赤石脂、知母均具有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的作用。大棗、紫菀、桂枝、竹茹具有養心安神、緩急止痛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心除煩、寧心安神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降火、寧心安神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治要茯苓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組成:麥門冬1兩半,茯神1兩半,通草1兩2錢半,升麻1兩2錢半,赤石脂1兩7錢5分,知母1兩,大棗12枚,紫菀7錢5分,桂心7錢5分,淡竹茹5錢。 主治:心經實熱,口乾煩渴,眠卧不安,或心神恍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